上周末,贾樟柯在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地平线单元最高奖的纪录片《无用》在广州举行点映。该纪录片以服装品牌“例外”和“无用”的创始人马可为蓝本,探讨了整个服装工业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冲击。该片将从即日起,连续三个周末的下午,在飞扬影城乐峰店进行6场点映。
上周末的首次放映之后,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贾樟柯。他表示,自己当初做这个纪录片的动机,就是被马可对于服装的那种理念所打动,而他将纪录片的一部分拉回自己的山西老家拍摄,也是因为感觉到工业化社会对于二、三线城市“根本不相关的一部分人”的冲击。 《无用》并不是贾樟柯的第一部纪录片,但却算得上他成就最高的一部。关于《无用》的拍摄初衷,贾樟柯解释说:“我对服装没啥感觉。我是个北方男人,本身就比较粗糙,对时尚和时装的感觉比较远。但很偶然的机会,马可在筹备巴黎时装周时我跟她聊了一次,聊完之后发现,衣食住行,这里面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不了解。我们对于衣服上的情感传递现在已经很忽视了。在古代,衣服是妈妈做给儿子的,女儿给父亲做的,妻子给丈夫做的,包含了很深的情感在里面。所以才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句子。但现在,衣服都是流水线作业,没有感情传承,所以大家也不珍惜,每一季度都要买新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很不环保。我觉得马可这个理念很独到,让我觉得很震撼,于是开始思考,就有了这个纪录片。” 贾樟柯选择了在最近贺岁档期间举行点映。众所周知,贺岁档强片云集。放一部纪录片进来,看起来很难有票房空间。对于这个档期的选择,贾樟柯有他自己的道理。他觉得,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熟了,应该可以容纳得下他的电影。“纪录片这种形式,在欧美比较流行。《无用》在国外主流院线都发行过,但中国那时候市场没形成。但现在经过几年培育,去电影院看纪录片的市场空间已经出现了。另外,2007年时,电影院线大多还是胶片放映,而我们是数码拍摄,如果要转胶片,费用不菲。现在数字放映已经成了主流。”(记者/郑照魁) 来源:南方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