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0日电 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的两本新书《无冕女皇吕后》、《宋太宗》近日在京发布。9日他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人物对话间》,详述两本历史新著的内容和创作经历。他在访谈中表示,宋太祖之死是一桩谜案,疑案。最大的可能性是宋太祖是被害的,这个凶手就是宋太宗。
谈新书:吕后是女汉子 宋太宗杀害宋太祖嫌疑大 王立群介绍,之所以写这两本书,是因为这两个王朝比较重要,在历史上属于长周期王朝。“从秦国到辛亥革命,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王朝,但能够延续300年左右的大概只有五个,包括汉、唐、宋、明、清。长周期王朝很值得关注。因为在中国古代这个帝国制度之下,‘长’是非常困难的。” 谈及吕后,王立群用“女汉子”来形容,称她在世时非常强势。“刘邦在位时,她想废立太子,这事没有做成。刘邦共有8个儿子,吕后杀了5个,还有一个是自然死亡。吕后还杀害了刘邦在位时最宠幸的戚夫人和儿子赵王。” 王立群谈到,吕后在位期间做了一些好事儿,比如明确废除了“三族令”,而吕后死后两个月,吕后这个宗族就被灭了三族,这是《无冕女皇吕后》中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一件事。 王立群对宋太宗的评价是“一代英主”,而非“一代仁君”。宋太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他的即位存在很多争议,最有名的就是他是不是杀害他哥哥的凶手? 王立群介绍,太祖死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当时他的两个儿子,一个23岁,一个18岁,已经能够即位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是他的儿子即位,而是他的弟弟即位?有一种说法,是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母亲杜太后的意思,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所谓杜太后的传位遗书,也是太宗皇帝即位以后若干年才出现的,如果有,当时太宗皇帝为什么不拿出来? 王立群随后又提出质疑,太祖皇帝死的时候,虚岁50岁,睡一觉就死了,他的小儿子也是睡一觉就死了,而且史书记载都没有凶手,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都是巧合吗?有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在王立群看来,逻辑让人们觉得不可能有这么多巧合。如果有这么多巧合的话,一定有猫腻。“比如说太宗即位的时候,没有遗诏。有一部文献,叫《宋会要辑稿》中有一个遗诏,但是这个遗诏只能说明太宗的即位更可疑了。因为太祖皇帝死的时候,正在睡觉,我们不能想象,一个50岁的人在睡觉之前要立遗嘱。这个遗诏从哪儿来的? 以上种种,让王立群断言,宋太宗就是一个阴谋家、刽子手。宋太祖之死,是一桩谜案,疑案。最大的可能性是宋太祖是被害的,这个凶手就是宋太宗。 王立群同时认为,宋太宗与宋太祖有所不同。虽然二人都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皇位,但是太祖皇帝对被夺权的后周的帝王和宗族一直非常优待。“所以两个人都是英主,但是太祖皇帝是仁君,太宗皇帝不是。” 谈人生中的转折点:考研、博士点、百家讲坛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就下了考研的决心。他介绍,当时考研是无奈之举。“1977年我曾经准备考本科,但当时有个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只允许高中66、67、68届的参加高考,我是32岁,所以放弃了。当时很泄气,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但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我看到了希望。” “易中天老师也是一样,是78年考上的研究生。”王立群说。“当时考研跟现在不一样,不是考虑职业,主要是想求学。在这之前我教过小学7年,初中3年,高中4年,这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考上研究生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没有这个转折点,就不可能来《百家讲坛》。” “当上博士生导师是我人生中第二个转折点。”2003年,王立群拿到博士点,2004年当上博导,2005年60岁的王立群本该退休,但因为是博导所以没退,《百家讲坛》到河南大学选人的时候入选。这才有了2006年来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上《百家讲坛》是王立群人生中的第三个转折点。节目对王立群的生活影响比较大。首先是工作量的增大。第二是要适应用通俗的方式去传播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做到“深入浅出”,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真正地了解它,吃透了,才能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学习、适应、提高的过程”。 谈及《百家讲坛》成就的一大批“学术明星”,王立群坦言,他并不认可这个说法。他认为,他们这一批人是大众历史和文化的传播者,只是一个教师的角色,“不管在哪儿都是讲”。 谈读书:《史记》影响最大 推荐《历史三调》 王立群的性格爱静不爱动,从小就喜欢读书。他说,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他读书的过程中曾发现,年轻的时候读书和现在读书不太一样。“现在由于阅读的丰富,比年轻的时候领悟得更深,因为很多时候是靠现实才能懂历史。懂得了现实之后再看历史,可能会看得更透一些。” 在王立群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史记》。一是欣赏作者司马迁,二是对文笔的欣赏,三是因为该书对历史的贡献。 王立群认为,司马迁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他能够忍辱负重地活下来,不怕千夫所指,万人所诟,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忍辱负重是一种另类的勇敢。司马迁让我对生死有了新的理解,什么是生死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在哪里?司马迁告诉了我们。” 王立群同时提到,《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最富有文才的一部书。实际上,在唐宋以后,很多作家都把《史记》当作自己学习古文的典范和模本,就像学书法时的字帖。 “《史记》所记录的人物,让人了解到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如果没有《史记》的记录,这三千年的历史我们可能就不知道了。所以《史记》有重大的功劳。”王立群表示。 “《史记》这样的书应当多读、精读。”王立群建议。他同时推荐读者读一下《历史三调》。“该书表面上是一本西方学者在讲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的书,实际上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独特的历史观,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一本历史学的理论著作,写法很独特。还有黄仁宇的书也值得一读。”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