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永通桥建于明正统年间 33对雕刻石狮各具神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4-7-3 18:04|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882|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此次直接申报名单,其中一 ...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此次直接申报名单,其中一段就是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通惠河与北运河交叉口,长约5公里)。在北京通州,至今还保存着一些运河遗迹,默默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永通桥:长桥映月运货忙
  京通高速路八里桥收费站路北端就是八里桥,即永通桥。北京有两处入选河道,其一是通惠河的通州段,永通桥就是通州运河河道的西端起点,因为当时距离通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有八里,故俗称八里桥。永通桥横跨通惠河上,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南北长50米,宽6米,33对雕刻的石狮,各具神态。 
  当年,运河繁忙之时,桥下驳船排列前行,桥上人流穿梭,好不热闹。 “入夜霜清一轮坠,凌寒征铎去萧萧,”便是最生动的写照,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就位于此处。
  通州博物馆:铁锚见证水运史
  离开八里桥,向东穿过新华大街,路南侧高台阶上有一栋即将翻修一新的古建院落,这就是通州博物馆,要想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博物馆是必须去的地方。前几天再次前往通州博物馆时,发现正在装修,外面围着围挡没有开放。
  通州博物馆原为清末建筑,正厅为古代通州展览,展厅内大量的实物、照片、表都记载着大运河的历史,通州扼守京城的东大门,又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这就决定了通州在中国漕运史上的重要地位。记得上一次来这里参观是在去年,一间展馆中堆放了十几个锈迹斑斑的铁锚,大部分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另外有个元代的铁锚印象最深,大约长1.4米,重50公斤,用熟铁锻打而成。展馆里的工作人员特别介绍,出土的时候铁锚上沾满了贝壳、瓷片、绳子等杂物,这些见证了通州水路运输的盛况。
  古粮仓:寻觅遗存见仓墙
  古粮仓就是漕运进京存放粮食的地方,中仓距离通州博物馆很近,从馆东边的路口进去,十字路口右转即是,如今这里变化很大,四周都是民居,看不出一点粮仓的影子。
  根据资料显示,在新建街后身找到一段仓墙,可能就是仅有的遗存了。元明清几代,每年要由浙、赣、皖、湘、鄂、鲁、豫诸省,源源不断地运来三四百万石漕粮,其中的十之二三储存在通州。明代在通州建四仓,到了清代仍沿用中、西二仓,每当漕粮上坝,船帆和桅杆绵延不下数十里,很是壮观。
  燃灯塔:一枝塔影认通州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诗人王维珍的诗《古塔凌云》,诗中的塔指的就是燃灯塔。沿新华大街再向东就到了东关大桥,桥下就是北运河,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北端运河西岸,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塔共八角十三层,高约49米,塔基须弥座呈莲花形,塔内原有一尊燃灯佛石像。相传清朝时,经大运河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北京的商人们,在远处一看到这座燃灯佛舍利塔就会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经历了众多的苦难后,见到塔就知道来到了通州,一切灾难都将过去,燃灯塔成了当时通州的标志。2009年9月26日发行的《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第一枚就是这座塔。最近这段时间附近正在施工,一路扬尘不断,建议过段时间再前往参观吧。
  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外景地
  到了东关大桥,也就到了运河森林公园,公园于2011年4月建成,河道全长约8.6公里,沿途两岸景观颇多,河东岸的漕运码头是一处与运河历史联系密切的景观,电视剧《漕运码头》曾在这一带取景。
  还有皇木古渡:明万历三十五年通州运河洪水暴发,冲决堤岸,将通州城北皇木厂堆积的皇家各种珍贵木材冲入运河,至今仍有几根古皇木沉在此段河底,因此得名“皇木古渡”。
  此外,这里还是运河上有名的“沉船墓场”,清朝嘉庆十三年通州运河泛滥,河道转弯,水流湍急,形成漩涡,船行至此极易失控,因而得名。据了解,在此处已探明和发现的沉船多达数十艘。
  皇木厂村:昔日运木存于此
  沿京津公路过土桥,见一路口的石碑上刻着张家湾镇几个字,再右转就来到了皇木厂村,穿过牌楼进村不过几十米,就看到了路北侧一棵巨大的槐树,在国槐的东南角就是明代朝廷所设的皇木厂。
  如今,木厂本身早已没有了任何痕迹,就只剩下了这棵古槐,新村建设时,树被圈起来,设有专人维护。至今已有600多岁,最大直径1.6米。
  据通州文物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建北京,自云贵、巴蜀、湖广、浙赣等地所采办之珍贵木材,自大运河运到张家湾,于此上岸储放,然后陆续陆运到北京各建筑工地。
  通运桥:杂草丛生人罕至
  离开皇木厂村,沿着张采路再向南不远就到了张家湾镇。从村东头往北穿过一条略宽的胡同,走到头就看到了一座桥,桥面凹凸不平,石板之间杂草丛生,河对岸是等待开发的荒地,这座桥就是横跨萧太后河上的通运桥了,对岸是张家湾古城南门遗址,如今村民出行已经不需要再走这座桥了,停留的1小时内,没有看到任何行人过桥。
  通运桥俗称萧太后桥,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保卫朝廷命脉运河和拱卫京师,抢筑张家湾城,把萧太后运粮河作为南护城河,在城外架了一座木桥,桥东百余米即是大运河,河口以南便是大运河北端第二处大型货运码头,南北方的货运往来都要穿过此桥,经年累月,木桥不堪重负,屡毁屡修。太监张华奏请改建石桥,1605年建成,万历帝赐名为“通运”。
  张家湾先于通州而成为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张家湾之名频繁见诸史书。明永乐六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营建物资和粮食运输骤然繁忙,此时通惠河水势浅涩,张家湾便成了运河水运的终点。
  【简介】
  大运河申遗项目涉及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有运河水工遗存、大运河的配套设施、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
  【评价】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世界遗产委员会
  【延伸阅读】
  运河方言:码头集
  当年运河码头有集市,且不像其他集市要区分农历初五和十一,这个集市天天有且价格便宜,吸引了周边廊坊、燕郊的商贩都来这里进货囤积,再运回各地去卖,赚取差价。因此,人们形容某件事有多么的频繁,就说像码头集一样,是常事。
  运河美食:咯吱盒
  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大批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传说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放时间长了,受潮变软,扔了又可惜。有心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锅炸,再吃就变得更香更脆。很快这种油炸的主食就成为陪伴船工远航的美食,慢慢在京杭大运河码头张家湾及京东一带传开。
  旧时每逢春节过大年,京东通州乃至运河两岸百姓就会将所剩杂粮细作,油炸咯吱盒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作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也可配菜,焦熘、爆炒,可荤可素,入汤、和馅也少不了它。咯吱盒的制作原料非常广泛,麦、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均可入选,先研磨成粉,调水成浆,在炉火饼铛上摊成薄如蝉翼形如满月的煎饼,再均匀撒上香菜末和椒盐,卷成卷,切成寸段,滚油炸之,即成咯吱盒。颜色淡黄,入口酥脆,五谷香沁人肺腑。
  本组文并供图/李军礼
来源:北京青年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