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近代"国学"的"洋"与"土"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4-7-10 08:47|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283|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报

摘要: “国学”一词自清末出现以来,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理解,众说纷纭。近代,在学术思想上有相互对立的两家,其代表人物一是胡适,一是马一浮。     胡适在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一号上发表《新 ...
“国学”一词自清末出现以来,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理解,众说纷纭。近代,在学术思想上有相互对立的两家,其代表人物一是胡适,一是马一浮。

    胡适在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一号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这叫作“整理国故”。“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 

    此后,胡适又陆续撰文,补充阐释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阐明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国故”,是文化史,是过去的事情。也就是说,他意中的国学应该是“故”去的、缺乏现代生命力的东西。

    马一浮对国学的认识与胡适不同。他在《泰和会语・引端》一文中指出:“欲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板的物事,是活QQ的,不可目为骨董;三、此学不是勉强安排出来的道理,是自然流出的,不可同于机械;四、此学不是凭藉外缘的产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视为分外。” 

    马一浮认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即六经,与人们的心性紧密相连,“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特殊。“故今日欲弘六艺之道,并不是狭义的保存国粹,单独的发挥自己民族精神而止,是要使此种文化普遍地及于全人类,革新全人类习气上之流失”。 

    马一浮的观点未必全都正确,但起码有一条值得我们深思:国学不是静止的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东西,是体现于“百姓日用”之中的;研究“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信仰,为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为了丰富全人类的精神文化。 

    胡适与马一浮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欧美汉学即“洋国学”和基于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即“土国学”之间在方法论上的不同。“洋国学”提倡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习惯于把“国学”当作古代的旧物来“整理”,认为“中国文明不过是另外一个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而已;“土国学”更注重中国文化传统内部鲜活的、具有时代性的精神内容,强调“日用”和发扬。“洋”、“土”之辩,也体现了研究整理国学之前的态度或观念的不同。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忘记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忽视民族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就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伤害。因此,从学术指导思想上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的种种传统加以认真清理总结,使“国学”研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要求的正确道路健康发展,已成为文化领域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来源:人民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