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對古人話語的引用,如成語,語句等,動聽地形容為『美文』,實質是『以文害用』。 其害大概有四,一是養成學生知前人之言,而不知其所以言的慣性思維,捏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寫一篇作文,是否高分,就看其引用的成語,古人話語有多少,卻全然不管作文所要闡述的主旨或學生話語是否有創造性。 雖然引用可以考察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掌握記憶,卻未必可以考查到學生對古典學問理論的掌握。而學生在古典學問理論基礎上,總結出自己的話語【不必是學問,也不必是理論,這是進一步深造之後才必需的】才應該是教育的目的。 其二,『以文害用』。文章引用足夠的前人話語,可以達到裝飾的目的,卻往往會影響作者對主旨的表達效果,或者令讀者往往無法清晰讀識作者要表達的主旨;更有害的是,引用的是前人的話語,而非其學問理論,還會導致作者得出不合理甚至荒唐的結論。 其三,經常引用前人的話語會導致學生對這些話語所要表達的意旨無思考無區別地接受,當作真理,長久以往,則必然造成崇拜思想。對某個古人話語,而非其學問理論形成崇拜,就會變異為宗教思維,而宗教思維,就其本質而言,無疑是人類文明的毒瘤。 其四,『偉人話語+胡說八道』是人治的形式。無論是禮治時代,還是法治時代,禮教及法制都必須建立在道統的基礎的,即以學導治,用學問理論,學術辯證,來糾正政治制度【禮教或法制】,來引導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發展,這在宋明兩朝是執政原則。 但在『偉人話語+胡說八道』模式下,就很容易變異為治統,即治以為學,社會管理者因管理需要,引用某偉人的一些話語,再加以自己的理解,總結為政治制度或政策,然後還要求社會學術機構或學者將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點石為金,理論化。 道統時代,國富民知,治統時代,國富民愚,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所以真心希望,教育界以後勿再培養學生這種引話不引理的思維了,已經畢業的同學,以後就多多提醒自己,多做學問,少背書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