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鮑鵬山講士的起源與發展 從仕官演申為學士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5-6-18 11:39|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6685| 評論: 0|原作者: 崔璐|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報

摘要: 上海開放大學的鮑鵬山教授主講了【孔子與士】,結合【論語】等儒家經典,將『孔子與士』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闡述,指出原始儒家學說目的是致仕,孔子之後,儒學變成學派,士人不再是志於仕而是志於道 ... ...


【論語】討論的全是價值

孔子要改造士,要給士一個新的面貌,讓士承擔一個新的職責。在孔子辦的私學裡面,他的學習宗旨不是再去學習禮樂射藝書數這些做官必須的專業和技能,而是揭示和弘揚價值。【論語】中,孔子和弟子們討論的幾乎沒有專業性的知識,有的是關於價值的討論,幾乎所有的問答都鎖定一個問題——價值的產生。鮑鵬山講道,在孔子去世以後,孔子的弟子們回憶老師跟他們的教導,把這些教導記錄下來,開始編纂【論語】的時候,在【論語】保存下來的二十章,五百多則裡面,沒有一條關於知識問題的問答。有的學生問老師什麼叫『仁』?這跟知識性的問答不一樣,今天的大學裡面把價值問題變成知識問題,變成概念,然後讓學生解釋這個概念,叫名詞解釋,這就把一個活生生的價值問題變成了知識問題。這種教育下,學生可能問題回答得很好,但卻做不好,知行就分開了。為什麼知行會分開?從古至今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王陽明就為這個問題焦頭爛額,為什麼知而不行?王陽明說,『知而不行還是未知』。就是當你把價值問題變成知識問題的時候,我可以交上一份完美的知識答卷,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卻做不好;但是如果回到價值問題的時候,那是離不開行的,知行合一,在價值這個層面上是不需要討論的,只有在知識的層面上才是可以分開的。

通讀【論語】會發現,有的人問孔子何為『孝』,何為『仁』?這跟大學的考試是不一樣的,大學的考試問什麼叫『孝』,什麼叫『仁』,是在考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概念,把它變成知識了。但是孔子的學生問老師什麼叫『仁』,他問的不是一個概念,是怎麼樣做才叫『仁』。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孔子和他弟子們的對話,會發現在【論語》裡面沒有一條關於知識問題的問答,有沒有關於專業和技術問題的問答呢?鮑鵬山舉出【論語】中唯一一條關於專業和技術問題的問答——樊遲問稼,『【論語》裡只有這一則,學生問到了專業技術問題,被孔子否定,偏偏還是被孔子否定的。樊遲問稼問的是一個專業問題,一個技術問題,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這個情節你可以想象一下,孔子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我不如老農民,這時我想孔子的臉色一定非常不好看了。樊遲出。子曰:「小人哉」。後來把這句話拿來批判孔子,第一瞧不起勞動人民,第二瞧不起專業知識。其實這完全不是在一個邏輯層面的,沒有辦法對他進行合理地批判。因為孔子做的是精英教育,跟歧視勞動,歧視勞動人民完全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但是樊遲走了之後,孔子說他「小人也」之後,又講了三句話:「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分別講到了三個概念:禮、義、信,這是價值的東西。為圃學稼是技術,而禮、義、信乃是價值,這是孔子在告訴樊遲,假如你將來從政,那麼你要做什麼。樊遲走後,孔子講的這三句話,他是在講為政之道,這是價值問題,不是知識問題。所以說【論語》裡面沒有關於知識和技能的討論,討論的全是價值。』

孔子重新塑造了『士』,賦予士一個完全不同於前代的內涵。【論語】中,子貢問:『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本來士是不需要問的,如果這個概念是清晰的,他不需要問。當子貢這樣問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問孔子心目中的士是怎樣的?在你的教育完成以後,你想把士變成什麼樣子?子貢的這個問題就已經暗示,孔子對士進行了改造,士有了跟以前不同的內涵。

123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