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屠呦呦:中國首位獲諾獎的科學家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6-3-15 08:59|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1141| 評論: 0|原作者: 栗 征|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中藥與西藥結合研究,創造性地研製出抗瘧新藥青蒿素及雙氫青蒿素,發現了針對極具破壞力的寄生蟲疾病的革命性新療法,為人類健康作出了貢獻。

2011年榮獲拉斯克醫學獎,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5日,距離國慶長假結束尚有兩天時間,往日裏奔波忙碌的人們大都還沉浸在輕鬆休閒的節日氣氛中。傍晚時分,一則消息傳來——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短暫的意外與錯愕之後,如夢方醒的人們紛紛轉載這則喜訊,一時間,社交網絡上蔚為壯觀,節慶的慵懶氣息一掃而光。

彼時,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路附近的家中,已成為焦點人物的屠呦呦對這一切渾然不覺。客廳裏看電視的老伴突然對她說,你獲獎了。屠呦呦仍未加在意,她以為老伴說的是華倫·阿爾伯特獎。很快,屠呦呦接到諾獎評委會正式通知,媒體與賀信紛至沓來。瑞典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獎章和證書,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

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這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5年度中醫藥新聞人物,屠呦呦當之無愧。

以身試藥,矢志不渝

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京召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有關部委、軍隊總部直屬和有關省、市、區、軍隊領導及所屬單位參會,討論確定了三年研究規劃。因保密需要,這項規劃以開會時間命名為『523』任務。

是時,瘧疾問題已達到『內憂外患』的地步。國際上,越南戰場的美越雙方對惡性瘧疾束手無策,通行的抗瘧藥氯喹及其衍生藥物基本無效,越共總書記胡志明向中國提出支援請求。在國內,60年代初、70年代初瘧疾兩次大範圍爆發,1960年和1970年全國平均發病率高達155.4/萬和296.1/萬。組織國內頂尖科研力量開展抗瘧研究,刻不容緩。

1969年1月21日,農曆臘月初四。多年之後,站在諾獎領獎台上的屠呦呦或許難以記起這一天的點滴細節。但就在這一天,時年39歲的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助理研究員屠呦呦迎來了科研人生的重要轉折——她被任命為科研課題攻關組組長,參加『523』任務。一段『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佳話就此開啟。

為了科研工作,屠呦呦咬牙把大女兒李敏送到托兒所全托班,把小女兒李軍送回寧波老家,自己埋頭歷代典籍的故紙堆中尋找線索。3個月內,她從2000多個藥方中精選編輯了包括640個方藥的【瘧疾單秘驗方集】送交『523』辦公室。當時並未引起重視的青蒿也在其中。

直至1971年9月,屠呦呦課題組篩選的100餘種中藥水提物和醇提物樣品中,對瘧原蟲抑制率最高的也只有40%左右。重新埋頭翻閱醫書成為唯一選擇,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中關於青蒿的描述帶來新的啟發。在不同版本的描述中,這一過程往往被想像為:某個深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古方映入屠呦呦眼中,她突然被靈感擊中——然而,真實情況遠非如此簡單。屠呦呦於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中記載了實驗的複雜與困苦。經過周密思考和反覆實驗,屠呦呦終於證實青蒿乙醚提取物效果最好。190次失敗後,1971年10月4日,實驗顯示,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歡欣鼓舞過後,困難浮於眼前。要想深入臨床研究,必須製備大量青蒿素乙醚提取物。文革期間,藥廠停工,短時間內製備大量提取物,課題組只能『土法上馬』。七個大水缸代替了常規提取容器,中醫研究院也加派人手,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時任中藥研究所所長姜廷良回憶,當時設備簡陋,沒有通風系統,更缺乏防護措施,乙醚等有機溶媒對人體有害,很多科研人員出現流鼻血、皮膚過敏等反應,屠呦呦還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釗回憶:『那時候,她腦子裏只有青蒿,回家滿身都是酒精、乙醚等有機溶劑味。』

功夫不負有心人,青蒿乙醚提取物夠用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由於在動物實驗中出現疑似毒副作用,藥物不能直接用於臨床,而瘧疾的傳染季節即將結束,如果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期必須再等一年。『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屠呦呦果斷向領導提交志願試藥報告。她的膽識與氣魄得到課題組同事的響應,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研究員住進北京東直門醫院,成為首批試藥『小白鼠』。人體實驗進行一周,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

1972年8月,屠呦呦攜藥趕赴海南昌江瘧區,在高溫酷暑下跋山涉水,搶時間找病人進行臨床觀察。在海南,屠呦呦完成21例臨床抗瘧療效觀察,瘧原蟲全部轉陰。在北京302醫院進行的9例臨床觀察亦全部有效。

1972年12月初,課題組於11月8日分離的青蒿晶體被鼠瘧實驗證明抗瘧效果顯著。從青蒿中獲得的單一化合物具有抗瘧活性,這一事實首次得以證實。11月8日被課題組認定為青蒿素的誕生之日。

青蒿神藥,濟世救人

人民出版社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同組織編寫的【屠呦呦傳】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95年,在肯雅的瘧疾重災區奇蘇姆省,有位懷孕的媽媽得了瘧疾。如果用傳統的奎寧或者氯喹治療,即使母親能活下來,胎兒也很容易流產或致畸。然而,服用了中國的抗瘧藥物『科泰新』後,奇蹟出現了,媽媽平安無事,孩子也健康地生了下來。媽媽一遍遍地親吻着孩子,並給她取名『科泰新』,意在讓她永遠不忘中國神藥的救命之恩。

拯救了母女二人的藥物『科泰新』,正源自於屠呦呦的青蒿素衍生物實驗。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務會議上報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實驗結果。之後,全國迅速掀起青蒿抗瘧研究高潮。中醫研究院及中藥所對屠呦呦的研究予以更高度的重視和更大力的支持,屠呦呦的工作重點轉向青蒿素的化學研究。

1973年9月下旬,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經硼氫化鈉還原,羰基峯消失,這一發現佐證了青蒿素中羰基的存在,並由此在青蒿素結構中引進了羥基。該原衍生物即是雙氫青蒿素,除本身具有強於青蒿素的抗瘧活性外,它還是合成青蒿素類藥物的前體。上文提到的『科泰新』,就是雙氫青蒿素投入製藥後的名字。在很長時間內,『科泰新』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非洲的必備禮物,被譽為『中國神藥』。

在青蒿素問世並推廣之前,全球每年約有4億人次感染瘧疾,至少有100萬人因此喪命。買不起昂貴抗瘧藥的病人在瘧疾面前無計可施,死亡者集中分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青蒿素的誕生改變了這一令人痛心的狀況。據統計,在本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2.4億人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約有150萬人因該療法保全性命。

津巴布韋位於非洲南部,自1980年獨立以來飽受瘧疾困擾。本世紀初,津巴布韋瘧疾患病率為15%,至2013年,這一比率下降到2.2%。青蒿素抗瘧藥物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津巴布韋衛生部抗瘧項目負責人姆貝裏庫納什介紹,2010-2013年,該國服用青蒿素抗瘧藥物的患者治癒率高達97%。

在非洲西部的利比裏亞,瘧疾是人民健康的主要殺手。該國衛生部長伯尼斯·達恩表示,利比裏亞一直用奎寧等藥物對付瘧疾,存在明顯副作用,改用青蒿素後,這些顧慮便不復存在。『中國政府多次對我們進行醫療援助,幫助我們開展科研以防控瘧疾,人們都對此心存感激。』

『我的國家每年都會暴發瘧疾疫情。』尼日爾衛生部副部長阿爾祖馬·達裏說,『我很感激中國長久以來對我們國家的醫療援助,尼日爾也在使用青蒿素藥物控制瘧疾,並取得顯著成效。』

塞內加爾衛生部長阿娃·塞克曾在一線工作多年,有治療瘧疾的經驗,親眼見證過青蒿素抗瘧藥物的療效。她說,青蒿素研究成果給非洲所有受瘧疾困擾的國家帶來希望。

在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事務負責人特希迪·莫蒂眼中,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給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帶來巨大改變。他說:『瘧疾是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兒童的主要健康殺手。多年來,青蒿素挽救了大量非洲人民的生命,對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青蒿素聯合療法是目前治療瘧疾的最有效手段,青蒿素抗瘧藥物是目前抵抗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標準療法。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從未因青蒿素的重要貢獻而沾沾自喜,即便站上諾獎領獎台,她依然滿懷憂患意識。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演講中,屠呦呦談到,青蒿素的抗藥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證實,在非洲少數地區也出現了抗藥性,這些情況都是嚴重的警示。如今,屠呦呦最為關心的是青蒿素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她說,遏制青蒿素抗藥性,迫在眉睫。

  呦呦鹿鳴,蜚聲國際

2015年的諾貝爾獎並不是屠呦呦第一次走進公眾視線。2011年9月12日,屠呦呦榮膺2011年拉斯克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了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人的性命』。在拉斯克獎頒獎典禮上,81歲的屠呦呦一臉認真:『這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屠呦呦向全世界發出響亮的聲音: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攻克了一個世界醫學難題。

在獲得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四年之後,屠呦呦真正成為諾獎得主。斯德哥爾摩的諾獎講壇第一次響起溫和清正的中文女聲,全世界都在聆聽一個中國科學家從中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的中國故事。屠呦呦再一次向全世界發聲: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屠呦呦是第一個證實青蒿素可以在動物體和人體內有效抵抗瘧疾的科學家。她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屠呦呦既有中醫學知識,也了解藥理學和化學,她將東西方醫學相結合,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屠呦呦的發明是這種結合的完美體現。』評委會主席齊拉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屠呦呦獲獎推薦人之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蘇新專表示,屠呦呦的研究從中醫典籍中獲得啟發,中醫藥是值得繼續挖掘的寶庫。『她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獲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科學家,這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中國科學家獲獎。』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觀點與他們不謀而合。談及屠呦呦獲獎的啟示,他說:『中醫藥學從來不是封閉的,也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吸收不同時代的新認識和新技術方法為我所用。當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醫藥發展也需要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豐富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時代特色。中醫藥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要領域,中醫藥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原創思維,可謂科技創新的不盡源泉,蘊含着巨大的創新潛力。中醫藥原創思維和經驗結合現代科技就會產生原創性的成果,青蒿素的研發成功就是遵循這條路徑。』

屠呦呦給諾獎周帶去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中醫藥寶庫之名傳揚四海。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時光倒退10年,50名諾獎投票專家恐怕不會對青蒿素青睞有加,因為他們對中醫藥還缺乏了解,認識還不夠深入。但現在,中醫藥的理念、方法、技術逐漸為世界所接受。瑞典科學家已經意識到,從中醫藥寶庫中尋找靈感,或許能給很多世界性健康難題找到破解之法。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克勞斯·約蘭·約斯騰松教授表示,『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我很高興。我了解她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如何受中醫典籍啟發,為世界帶來青蒿素。』耶維大學教授尼爾斯·略勒豪姆認為,中醫藥包含的天人合一、整體觀等理念,正契合了人類追求生命健康的目標。『在西方世界我們已經低估了大自然和環境的價值。而屠呦呦的獲獎恰恰證明了我們確實需要大自然和環境。』

如今,85歲的屠呦呦依然心繫中醫藥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新中國科技工作者艱苦樸素、大膽創新、團結協作、勇攀高峯的優良作風,也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懸壺濟世、大醫精誠的崇高情懷。

『把老祖宗的精華通過現代科學給發掘出來。』這是屠呦呦最大的欣慰。『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這是屠呦呦最大的心願。(中國中醫藥報記者栗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