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香港书展青缃之间话侠义

漂流书馆| 图书飘流新闻

2016-8-3 11:40|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336|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 一位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新华社发) 丝绸之路文化行中的陕西展品。(新华社发) 读者在香港书展文艺廊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 鹏摄 一年一度的华人文化盛事——第27届香港书展今夏如约而至。自7月20日开始, ...

華韻國學教育網著作權聲明【甲】本主題所有言論及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站立场無關; 【乙】本帖部分内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丙】著作權屬原創媒體單位或作者所有,其觀點不代表本網,轉載純粹為學習、研究之用; 【丁】若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刪除並致以最深的歉意

20160803_004

一位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新华社发)

20160803_005

丝绸之路文化行中的陕西展品。(新华社发)

20160803_006

读者在香港书展文艺廊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 鹏摄

一年一度的华人文化盛事——第27届香港书展今夏如约而至。自7月20日开始,只见一拨拨人流沿着『往书展』的告示牌,或提着行李箱、或背着书包,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走去,去赴一年一度与书籍的约会。

一连7天的书展,汇聚出版商、书商、作家、读者,他们在这里接触客户、卖书、买书、交流思想,商业和文化在这里并行。

年度主题:武侠文学

今年香港书展首度以『武侠文学』年度主题作为重点推介。武侠文学在香港文坛享有重要地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香港报章上的武侠文学连载热度一直不减。由于广受欢迎,多个系列获结集出版成书,不少作品沉淀成经典,至今仍然受读者追捧,部分更被翻译成不同文字,并衍生出漫画、电视剧、电影及计算机游戏。武侠文学已不单是华文文坛的一块瑰宝,更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华文化的一扇大门。

为唤起更多读者对武侠文学的关注,本届书展喊出『阅读江湖·亦狂亦侠亦温文』的口号。『亦狂亦侠亦温文』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主办方希望借此为阅读赋予多一重意义,让读者在阅读当中产生对文字的狂热,从书本中培养出侠客的侠义心肠;通过阅读提升个人涵养,成为一个温文儒雅的君子。内载『侠』义,外在『温文』。

为配合主题,本届书展举行了多场跟武侠文学有关的展览和分享会。其中『笔生武艺—香港的武侠文学』展览介绍8位不同年代的香港武侠文学名家及他们的真迹手稿,包括梁羽生、金庸、古龙、倪匡、温瑞安等。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冈崎由美、〖武侠世界〗杂志社长沈西城等海内外学者也现身现场,以不同角度解构武侠文学。

另一配和『武侠文学』主题的展览,是主办方与香港文化博物馆合作策划的『文坛侠圣——金庸与查良镛』展览,焦点包括金庸亲提、以其14部经典作品首字串联而成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金庸手稿,与金庸相关的剧照、剪报等,读者观众得以近距离品味金庸的『侠义』。

大家阔论:探路前方

这种用通俗文学作为书展主题的尝试很接地气,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十分『领情』,关于金庸、梁羽生的十余场讲座,场场爆满。而文艺长廊里各种版本的金庸小说、经典的动漫人物形象如杨过、小龙女、令狐冲等,还有持续播放的由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更勾起众多观众的怀旧情结。

武侠迷张少眉专门为看金庸展览而来书展,一张1963年张瑛向金庸购买〖倚天屠龙记〗版权签约仪式的黑白老照片让她印象深刻;香港读者刘先生很多年没来书展,今年受到『武侠』主题吸引特地前来,抢到四本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满载而归;深圳武侠迷曹同学专程赶来听温瑞安的讲座,还拿到亲笔签名,他十分兴奋。

刀光剑影、侠胆豪情重现眼前,也激起了读者、作者和出版商对武侠文学未来的探讨。有人认为武侠题材正在没落,亦有人认为武侠创作的土壤仍十分肥沃。

沈西城是香港资深文化人,见证过武侠小说的鼎盛与辉煌。在他的观察中,现如今大众消磨时间的方式变多,人们不再像几十年前,可以静下心来品读一部武侠作品,武侠文学有没落的迹象。

新世代武侠文学作家郑丰的看法却很乐观,她说,武侠题材是东方『玄幻』。『有人说武侠时代过去了,我觉得奇怪,这明明是现时全世界读者热情所在的一种小说类型。』温瑞安也透露,他的版权收入5年间翻了近8倍,武侠作品影响越来越大。

不过,郑丰认为,现时的华文小说出版市场还未成熟,相比之下,英文小说的出版、销售市场要好很多。此外,翻译问题也是东方武侠通向世界的一大挑战。

书籍之外:包罗万象

香港书展的主办方是香港贸易发展局。因此,虽然是以展出书籍为主,但其本质上还是一种贸易活动。它就像一道文化大杂烩,丰富、多元,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除了书籍展出、买卖、推销,订阅杂志,香港书展上还有艺术表演、品牌文具的专卖、宗教文化的传播、文创企业的宣传,甚至还有现场画画的、拍写真的、看风水算命的,各国驻香港的总领事馆也在香港书展设展位,推广自己的文化。

这样的热络景象,想人气不旺都不行。本届书展就破纪录地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共640家参展商参展,举办了逾360场文化活动,访客人数近102万人次,人均消费902港元。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科幻名家叶永烈、香港作家马家辉等大咖前来助阵,主持讲座、分享心得,为香港书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书展上的文艺廊还为观众带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特色展品,包括陕西的青铜器、秦砖汉瓦、盛唐三彩和印度的书画、民族服饰、沉香、茶叶、摆设等,给港人吹来一阵异域风。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内地读者在香港书展上的身影,近几年越来越多。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周启良在2015年就发现了这一趋势。他介绍,根据贸发局的一项调查,2015年来自内地的参与者中,60%左右表示他们是专程来看书展,而不是来旅游然后顺道到访,香港的『文化地标』已然凸显。

这几年内地的书展也办得不错,但香港书展还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与展台的嘈杂相比,香港书展的大部分活动都安排在专门的会议室,普通读者可以在线预约座位,一旦活动安排有变化也会收到邮件通知。如果座位坐满了,便不能再入场。一个安静不拥挤的环境使得每一场活动的效果都很好。(本报记者汪灵犀)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