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桓大司马 1 『隆中对』与『汉中策』 要谈姜维,先要谈到法正;要谈法正,先要谈到诸葛亮。 诸葛亮的『隆中对』人尽皆知,主要内容是夺取荆州、益州,然后从两地分路北伐,夺取中原,光复汉室。『隆中对』是刘备集团的远景规划,赤壁之战后,刘备按此规划,先后夺取了荆州、益州,隆中对的基本前提已经达到,接下来具体该怎样两路出兵,隆中对并没有详细规划。 此时,法正的『汉中策』出台,作为对『隆中对』的补充,规划了接下来蜀汉政权的发展方向。 法正的『汉中策』,蜀汉后期战略总纲 法正出身于扶风法氏,属于关中人氏,因避凉州军之乱才入蜀,所以对于关中、陇西、巴蜀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刘备跨有荆、益二州后,法正即劝刘备夺取汉中,认为一旦攻取汉中,就有上中下三策可选,可以进退自如: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这里上策的意思,是指按隆中对的规划,与荆州方面配合攻取汉朝旧都长安、洛阳,北定中原;中策的意思,是夺取雍州、凉州(即汉代凉州的河西、陇右两块),然后从益州和雍凉两路夹击,夺取关中;下策则是指扼守秦岭,保障巴蜀的安全。具体采用哪个策略,视敌我实力对比而定。 后来蜀汉的战略果然不出法正的『汉中三策』。不久关羽败亡,荆州易手,上策已不可实行,此后终蜀汉之世,军事战略都是在中策和下策中切换,处于攻势时则取中策,处于守势时则取下策,『汉中策』不愧为『隆中对』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战略谋划之一。 诸葛亮对『汉中三策』亦予以首肯,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贯彻,五次北伐之中,至少有三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目标是雍凉而非关中。 具体到军事上,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蜀汉力弱,如果直接攻取关中,难免遭到曹魏雍凉、关中、中原兵力的三面夹击,过于冒险,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否决就是因为这一点;二是蜀汉离凉州其实比曹魏更近,从汉中西部出发,有一条祁山道,可以从今陕西南部(汉中)快速进入甘肃南部(陇右)。 祁山道是以前古汉水的河谷,虽是山路,但比较平坦,道上还有西汉水、青泥河、嘉陵江等河流辅助运输。要不是西汉初年的武都大地震把汉水和嘉陵江震成了两条河,蜀军甚至可以从汉中溯古汉水而上,直达陇西,当年韩信暗度陈仓,就曾经派樊哙溯古汉水佯攻陇西。 祁山道示意图 而曹魏要救援陇西,则必须穿过关中平原,绕道关陇大道,从街亭穿越陇山,再折向西南,绕路太多,路途遥远;如果想溯渭水而上,则渭水的水量不足以运送骑兵为主的魏军。另外,曹魏长期处于守势,往往是先听到蜀汉进攻陇西的警讯才出发救援,只要蜀军动作够快,是有可能在魏军赶到之前拿下陇西的。 因此,夺取雍凉,然后从雍凉和汉中两路出兵,夹击关中,从操作上是完全可行的。诸葛亮鉴于蜀汉实力较弱,北伐也以攻打雍凉为主,直接攻打关中的第二次、第五次北伐则另有原因,第二次是试探,第五次估计是知道身体不行了,没时间从雍凉迂回了。 2 神威天将军与凉州上士 既然雍凉是蜀汉用兵的重点,那么对凉州有影响力的人就很重要了。蜀汉建立之初,确实拥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是凉州汉羌叛军的首领马超,〖三国演义〗里甚至说他被羌人视为『神威天将军』。凉州是汉武帝时代开拓和设置的,西汉时因为国都在关中地区的长安,所以把凉州当成后院来经营,还是比较重视的。而东汉建都于关东地区的洛阳,对关中和凉州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加上东汉与羌族的战争比西汉剧烈,凉州残破,东汉朝堂里的关东籍大臣屡次提出放弃凉州,还经常利用政治权力迫害凉州豪族。 这种情况下,凉州豪族对东汉政府日渐离心,他们与羌族杂居日久,羌族在汉化的同时汉族也在羌化,最终凉州汉人豪族与羌人酋长组成汉羌联军,一起反叛汉朝,掀起了历时数十年的叛乱。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凉州进据关中,有时还会跟汉朝政府互相利用。 曹操直到平定中原后,才对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凉州叛军予以重创,夏侯渊、张郃又穷追猛打,虎步关右,最终赶走东山再起的马超,斩杀一路逃亡的韩遂,凉州的陇右部分才告平定。而凉州的河西部分则因为曹军鞭长莫及,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黄氏等豪族不断叛乱,直到曹丕时代才消停下来。整个凉州地区的羌族、氐族、卢水胡等族,也始终在魏蜀之间摇摆。 凉州的汉胡各族对曹魏政权相当不服,这就给了蜀汉争取他们的空间。刘备攻打汉中时,派马超深入祁山道上的氐族居住区,一次就招降了氐族七个部落数万人。可惜马超因满门死绝心理创伤太大,又不是真得刘备信任,很快就郁郁而终。 有英布、韩信之勇的马超 蜀汉经营凉州不能少了本土人士的助力,于是诸葛亮北伐时,姜维就映入了他的眼帘。 姜维出自天水四大姓之一(姜、任、阎、赵),其父姜冏在羌乱中为保护郡守而战死,所以姜维是烈士之后,名声有父辈的加持。他自己则文武双全,一方面精研当时的主流儒学郑玄之学,从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迈进,一方面又秉持凉州豪族的尚武之风,豢养死士,想在疆场上有一番作为。 姜维的郑学水平不低,后来诸葛亮称之为『凉州上士』,认为蜀地儒宗谯周、荆州名士马良都有所不及,钟会灭蜀后与姜维交好,认为姜维可与中原大名士诸葛诞、夏侯玄比肩,〖世语〗则说『时蜀官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可见姜维已经成功的打入名士圈,在凉州声望颇高,降蜀后曹魏抓了他全家却没杀,只是监视居住,也有顾及这方面影响的缘故。 姜维的声望如此之高,而且难得的是还长于军事,是蜀汉争夺凉州的重要助力,所以降蜀后,年仅二十七岁的姜维就被封了侯,又得到诸葛亮着重栽培,在蜀汉可谓官运亨通。姜维也因蜀汉的厚待,而为蜀汉尽忠竭智,发挥自己对凉州的了解和影响力,多次领兵为蜀汉争夺凉州。 电视剧〖虎啸龙吟〗中的姜维 因为姜维在蜀汉只管军事,所以大家可能以为他只是个赳赳武夫,其实不然。以他的郑学修养,未必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不过蜀汉大权掌握在荆州派、东州派的手中,凉州人很少,难以形成势力与他们一争,姜维连年攻打凉州,未必没有吸收凉州人进入蜀汉政权,增加自己发言权的意图在内。 随着蜀汉对雍凉的一再用兵,在关东立国的曹魏不得不重视雍凉一带,这深刻的影响了两晋的历史。 3 凉州豪族与五胡乱华 曹操时代勉强平定了陇右,对河西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曹丕时代河西豪族的叛乱被平定,但整个凉州并没有被曹魏消化,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轻松的夺取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曹魏驻守雍凉的郭淮、陈泰、邓艾、王经等也多是客将,不太敢起用凉州本地人。不过随着诸葛亮的去世以及曹魏对雍凉的重视,陇右地区逐渐被曹魏消化,安定胡氏(胡遵、胡奋、胡烈)等陇右大族得到曹魏重用,姜维只好向更偏远的河西地区发展。到蜀汉灭亡后,河西也被魏晋政权消化,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黄氏等纷纷进入魏晋政权,索靖、黄华等人还位居高官。 天下将乱,索靖发出铜驼荆棘之叹 也正因为如此,魏晋政权虽然立足关东,但对凉州的重视胜过东汉。晋初,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晋军一败再败,晋武帝在准备灭吴战争的同时,却毫无放弃凉州之意,而是派出精兵良将坚决镇压,最终晋将文鸯、马隆等讨平叛乱,保住凉州。 雍凉豪族获得较和平的发展环境,迅速从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转化,对晋朝的向心力也日益增强。西晋时,雍凉士族张轨(安定乌氏人)出任凉州刺史,其时匈奴人刘渊在羯人石勒、汉奸王弥的帮助下席卷中原,都城洛阳岌岌可危,张轨多次派部将北宫纯率精锐骑兵『凉州大马』支援洛阳。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大汉奸王弥率军数万攻打洛阳,北宫纯率精兵百余人冲阵,大破王弥;永嘉二年,刘渊之子刘聪率军五万攻打洛阳,北宫纯再次入援,率军夜袭,大破刘聪,凉州豪族可谓两保晋朝,忠义无双,时人亦竞相传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洛阳陷落,晋怀帝被匈奴所虏,又是凉州豪族武威贾疋、金城麹允、敦煌索綝在关中扶持晋愍帝,屡次击破匈奴刘曜的大军。最终因关中残破,给养不足,到建兴四年(316年),长安才被刘曜攻破,西晋灭亡,可以说凉州豪族将五胡乱华推迟了将近十年。 而张轨依托凉州豪族建立的前凉政权,则成为汉人在北方的避难所,文治武功为十六国诸凉政权之首。 成 前赵 前凉 后赵 因为中原士人的流入与凉州本土越来越重视文教,前凉不但自身文化成就迭出,而且带动得周边的秃发鲜卑、乞伏鲜卑、卢水胡人、略阳氐族都日益汉化,后世在雍凉建立政权的南凉秃发氏、西秦乞伏氏、北凉沮渠氏无不重视文教,北魏消灭北凉后,得到的河西士人李冲等成为魏孝文帝汉化的主要助手。 凉州豪族尚武的传统则使前凉政权名将辈出,前凉创立者张轨、陇上壮士陈安、一代儒将谢艾等人都堪称名将。尤其是后赵统一北方后,石虎三次派大军攻打前凉,都被谢艾以少胜多,铩羽而归。直到数十年后,才在大秦天王苻坚压倒优势的兵力下灭亡。 总之,以姜维为代表的凉州士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凉州士人对华夏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巨大的功劳。这一切都离不开魏晋政权对凉州的努力经营,而这又是被蜀汉的凉州战略逼迫所致,所以,姜维对凉州的觊觎,反而成就了凉州,间接挽救了华夏文明。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