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成立之始,我们提出『传媒六艺』的培养方案,第一个就是让学生学『礼』。大家一般认为,这里的『礼』就是礼仪,是一些表面的行为规范。这当然是皮毛。『礼』的真正内涵是做人。人做好了,礼便到了。反过来讲,对礼的认识到位了,人便也端正了。 我的研究生课上,第一堂课是教学生们如何彼此相爱,如何修己度人。在我看来,『施舍』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行。学生们没什么可以施舍给别人的,但可以『施颜』,就是以微笑和赞美示人,且最大可能地做到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由衷的赞美。施颜是我们能做到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项礼。 第二项礼,就是见到所有的老师都称老师,不要有门户之见。我对学生们说,所有的老师都将是你们的老师,同样,我也不会有狭隘的师门之界,所有人都可以来参与课堂。 第三项礼,是要求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基本的礼敬,要多看古人的书,重新理解他们。我们重温古人的礼仪之道:敬天地、敬先祖、敬山川、敬他人、敬自己。如果天地、先人、他者都不支持你,那么你必败无疑。这就是礼的深意。几乎在每一次的讨论中,我最终都要绕到中国古人那里去,告诉学生们,中国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些难题的。但也并非古代的一切都是好的,有要效法的,也有需要革新的。中国传统文化要与西方的乃至整个世界的各种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 第四项是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做人首先要懂得感恩,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要表示感谢和尊重。我帮助学生时从未想过要他回报,只是觉得他叫我一声老师,我就应该帮他。就如为人父母者,养育扶助子女,并未想过要他们回报。然而,如若所有学生和子女都不回报老师和父母,都没有感恩之心,这世界大概是不必留恋的。回报并非一定要给予老师或父母什么,很可能他们也是一样无私地帮助学生、养育和支持子女,使这种善得以代代相传。这才是人世间值得留恋的地方。 中庸之道是与人相处的智慧。要多宽容别人,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体谅。不要总站在道德高地去评判他人,去否定对方。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诗人的状态。诗人的状态就是艺术家的状态,就是西方哲人的状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逻辑点去评判一切,尽管常常能够获得掌声,但最终我否定了自己。后来我进入小说家的状态,写每个人物时都会站在那个人物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同一件事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种写作方法也培养了我为人处事的方法,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和事。这种全能视角,才是大诗人、大艺术家、真正的哲学家所追求的。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