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9-11-30 14:11| 发布者: 休竹客| 查看: 5881| 评论: 0|来自: 古文字微刊

摘要: “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6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成功举办。会上,32位学者报告了论文。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及相关单位的数十位硕、博士研究生旁听了会议。“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 ...

“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6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成功举办。会上,32位学者报告了论文。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及相关单位的数十位硕、博士研究生旁听了会议。

“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是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联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并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承办的。

会上,汪维辉教授提出字词关系应当贯穿汉语史研究始终,李运富教授进一步指出传统语文学本质是注释和考证字词关系,因此将字词关系作为专题来讨论很有必要。

方一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方一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共分八场。第一场由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学关长龙教授、郑州大学何余华老师报告论文。范常喜《〈仪礼〉郑玄注“通假古文”新证举隅》利用出土文献材料,从用字习惯的时代性这一角度对《仪礼》郑注的“通假古文”作新证,尤其对其中与战国用字不合而与秦汉用字相合者进行了深入考察,推测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实为当时隶书写成的本子,不应笼统纳入“传抄古文”。方一新《“三憔”“五腄”杂考》利用异文和佛经音义,考释佛经中“憔”“腄”二词。关长龙《〈大学〉“明德”之“明”字义诂》对“明德”的古今各说进一步反思,从“德”的造字本义入手,提出《大学》之“明德”即是《中庸》之“性德”,提出应进一步关注精神文化语词。何余华《战国秦楚地域用字与形义类聚差异研究》对不同词语的战国秦楚用字进行广泛的构形系联,从类聚的角度考察秦楚用字差异,进而挖掘秦楚对字义类别的“义类”存在的认知分歧。

范常喜教授报告论文

范常喜教授报告论文

第二场由范常喜教授、何余华老师主持,郑州大学洪德荣副教授、西南大学胡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甜甜老师、中山大学博士生李美辰报告论文。洪德荣《〈康熙字典〉中所收的兵器字用字考察》结合《说文解字》和历代文献考察了《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兵器语词。胡波《从战国简帛与秦简牍的比较看“或、又、有”的使用异同》对战国简帛中“或”“又”“有”的使用情况和职能作了普查,指出三者在使用上所显现出的地域性特征。黄甜甜《据出土文献所见字词关系校读〈诗经〉一则》参校安大简,指出《墙有茨》“中冓”之“冓”与《桑柔》“中垢”之“垢”的本字皆为“夕彔”,指夜晚。李美辰《清华简新见专造字释例》集中讨论清华简中新见的专造字,分为“增加义符”和“改换义符”两类,辨析了{变}{豫}{昧}{管}等词在简文中的具体含义。

洪德荣副教授报告论文

洪德荣副教授报告论文

第三场由淮北师范大学张通海副教授、清华大学石小力助理研究员主持,李运富教授、河北大学梁春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林志强教授、郑州大学牛振老师报告论文。李运富《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之检讨》梳理了字词关系的研究现状,着重指出研究中的理论局限:1.“字词关系”的“字词”无法涵盖字符跟语符的单位;2.“字词关系”的“关系”表述尚欠周全;3.相关概念错综复杂;4.类别不成系统;5.缺乏历时性考察和实用效果考察。梁春胜《六朝石刻讹混俗字续考》考释18例六朝石刻中的讹混字。林志强《“知”“智”关系补说》结合文字学和出土文献用例,提出先有“智”后有“知”,“知”乃“智”之省。牛振《〈化学鉴原〉音译元素名用字考察》考察《化学鉴原》中48个音译元素名用字的字符来源和性质,总结出其新造字占比高、字符系统性强、字符的适用性强等特点。

李运富教授报告论文

李运富教授报告论文

第四场由梁春胜教授、牛振老师主持,张通海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墙斯、石小力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史文磊副教授报告论文。张通海《近出楚简中的语气词考察——以〈上博二〉等出土文献为例》发现,与传世文献相比,新出楚简中的语气词绝大多数是借用其它类别的字、词来充任。墙斯《“斿、游、游、汓、泅”字词关系考》总结了“斿、游、游、汓、泅”在《说文解字》、传世古书、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对应关系,又根据故训、异文等材料,提出“泅”最初是“游”的语音变体的观点。石小力《释战国楚文字中的“轨”》借“轨”字揭示了字词关系的复杂性,在战国楚文字中,表示车轨除了用“轨”外,还会借用簋簠之“簋”,亦有“?”“?”“”等专造字。史文磊《汉语史文献中字际关系的几点思考——再谈“掘”字的量词用法》以敦煌医方残卷中量词“掘”为起点,反思汉语中是否存在量词“掘”,提出汉语史上并不存在表“把”“握”的量词“掘”,其“掘”或有其他语源,或是“握”字之讹。

张通海副教授报告论文

张通海副教授报告论文

第五场由中山大学吴吉煌副教授、安徽大学夏大兆副教授主持,烟台大学孙合肥副教授、汪维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挺斌、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报告论文。孙合肥《说出土文献中“新”的字词关系》简要梳理了出土文献中“新”的字词关系,进而推测“薪”的形体的来源——由“”“”两类形体繁化而来。其后,汪维辉教授汇报了《“抓”的字词关系补说》。“抓”在历史上先后记录过五个词,汪教授对它们逐一进行了梳理,并以《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为例,对辞书“抓”字条在注音、立义、释义、排序、引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订误。王挺斌《利用古文字资料探求两个古词的本字》利用出土文献等“新语料”指出“不速之客”之“速”的本字为“?”,“捷矢”之“捷”的本字为“挟”。王云路《说“只是近黄昏”》指出“只是近黄昏”亦即“祇是近黄昏”,“只是”为“恰是”之义。

孙合肥副教授报告论文

孙合肥副教授报告论文

第六场由孙合肥副教授、王挺斌老师主持,郑州大学温敏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翁明鹏、吴吉煌副教授、夏大兆副教授报告论文。温敏《现代常用汉字字用属性测察》一文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为测查对象,以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所记词位为依据,对常用字的记录单位、字词对应关系、字用属性进行了全面考察。翁明鹏《秦简牍中字词关系的内部差异》从地域、时代、文献类别、书手或底本、非秦因素、综合因素六个方面对秦系简牍用字用语的内部差异进行举例分析。吴吉煌《“庄稼”构词理据探析》对“庄稼”一词溯源,认为指称“农作物”的“庄稼”词形本作“庄家”,可能来源于山东等北方地区,清代以降,经过理据重构,“庄稼”取代了“庄家”并沿用至今。夏大兆《安大简〈诗经〉字词关系研究》详细描写了安大简《诗经》中一词义用多字形记录和一字形记录多词义两种现象。

温敏副教授报告论文

温敏副教授报告论文

第七场由温敏副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赵岩副教授主持,广州大学谢国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徐时仪教授、广州大学禤健聪教授、济南大学何家兴副教授报告论文。谢国剑《说“琁”“璇”》一文基于对石刻文献、敦煌文献和宋以前辞书的考察,推测魏晋至五代时期的“璇”是从“琁”字逆推而来。徐时仪《略论汉字与词相适应》指明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两大转折点——形音二合组词表义和单字二合组词表义,又通过对异形同词与同词异形现象的考察,指出汉语词义的发展与汉字的分化演变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互为促动的密切关系。禤健聪《说“夗”》追溯“夗”字初文的构形本义,认为“夗”本象孑孓之形,初形分化为“夗”“肙”两字,“肙”用以表示孑孓义,“夗”用以承担圜曲义或聚集义。何家兴《说安大简〈诗经〉中的“凿”》对整理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简本“白石凿凿”的“凿()”的左旁“”实为“琮”字,为“琢玉”之“琢”的专字,与今本的“凿”属义近异文。

谢国剑教授报告论文

谢国剑教授报告论文

第八场由谢国剑教授和禤健聪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张文冠“百人计划”研究员、赵岩副教授、浙江大学真大成副教授、复旦大学周波副教授报告论文。

张文冠《同形字研究的若干问题》反思同形字的概念,提出从形成途径将同形字划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同形字可分为造字、形变、借用和混用四类,其中造字和形变为狭义同形字。

赵岩《〈六十病方〉一词用多字现象初探》对《六十病方》中49组一词用多字现象进行了分类考察,并对《六十病方》中“节”作副词的用法深入探究,认为该用法的出现是受了“即”的影响。

真大成《论汉文佛经用字研究的意义》指出研究汉文佛经用字的意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六方面:

1.有助于扩充用字研究材料;

2.有助于把握佛经词语书写形式的多样性、独特性、时代性;

3.有助于考释佛经词语的含义;

4.有助于考辨词语的来源与产生时代;

5.有助于解释文献异文的成因;

6.有助于校订文本讹误。

周波《战国同系文字中用字不同的现象》通过系统全面的考察,发现楚文字用字不同之例数量最多,秦、三晋、齐三系文字次之,燕系最少。

文章还从文字发展角度总结了用字差异产生的五个原因:

1.文字的简化和繁化;

2.使用同源分化字;

3.隶变;

4.时代因素影响;

5.他系文字影响。

张文冠研究员报告论文

张文冠研究员报告论文

闭幕式上,真大成副教授作会议总结。

李运富教授、王云路教授、汪维辉教授、方一新教授等发表感言,对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殷切期盼,希望能有更多年轻学者加入这一研究领域。

据悉,第二届汉语字词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将在中山大学举行。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