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阿房宫得名源自阿蓬江引争议 史学家称无依据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4-17 09:10|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623| 評論: 0|來自: 重庆商报

摘要: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得名于黔江阿蓬江?近日,《武陵都市报》刊登的一篇题为《阿房宫,其实应叫“阿蓬宫”》的文章,提出了“阿房宫”的命名来源于渝东南的“阿蓬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西南大学历史 ...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得名于黔江阿蓬江?近日,《武陵都市报》刊登的一篇题为《阿房宫,其实应叫“阿蓬宫”》的文章,提出了“阿房宫”的命名来源于渝东南的“阿蓬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西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李世平明确反对这一观点。 
  秦阿房宫 得名阿蓬江?
  4月11日,《武陵都市报》以近4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该报副总编辑石邦科的文章《阿房宫,其实应叫“阿蓬宫”》,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昨日,本报记者联系上该文章作者、《武陵都市报》副总编辑石邦科。他说,阿蓬江发源于湖北利川,是中国仅有的两条由东向西流的河流之一,在湖北境内叫“唐岩(崖)河”,进入黔江后始称阿蓬江,是乌江第一大支流。“虽然在秦朝时期的文献中未能考证‘阿蓬江’的名字,但阿蓬江绝对是自古存在的。”石告诉记者,“阿蓬江”源于土家话,隶属于古巴人语言,最早的文献考证是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称前蜀时期的阿蓬江为“蓬水”。北宋后称其为“阿蓬水”。
  “‘阿房’(ē páng)、‘阿蓬’(ē péng)音义相通,原意是‘阿庖(伏)’,也就是伏羲的意思。”石邦科认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巴渝,而黔江的阿蓬江流域更是巴人的常栖之地。石告诉记者,巴人是历史上最早的贩盐商,当时不仅为秦朝贩售盐等重要物资,也为阿房宫的修建提供了优质木材,这是阿房(蓬)宫取名的重要缘由之一。
  巴人祖先 他说是伏羲
  “通过对《史记》、《国语》、《山海经》等史料文献的搜集研究,我越来越坚信中华文明是起源于渝东南,也就是黔江、彭水一带。”石邦科告诉记者。
  在传统观点看来,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石表示,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据,他发现黄河流域无论是在地质、气候,还是物资等方面,都不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武陵地处渝东南,是喀斯特地形,物产丰饶,适宜人类生存。”石告诉记者,远古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有限,渝东南一带的山地地形、洞穴,恰好为古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石认为,秦人、商人与巴人都是同祖同宗,均是起源于阿蓬江流域太昊伏羲氏的后裔,只是秦人后来西迁越过大巴山、秦岭,到了西北甘肃一带而融入西戎。“甘肃天水有伏羲庙、河南淮阳有太昊陵,都是伏羲氏族从阿蓬江流域向西、北迁徙、扩张而留下的佐证。”石告诉记者,秦人把皇宫取名为“阿房宫”,“阿房”其实就是“阿蓬”的意思,这是秦人并未忘记自己的根。
  石还告诉记者,他对历史文献的考察研究已有30年之久,曾对位于黔江的红土弯文明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人类文明其实并非起源于大江大河,而是溪湖文明。”他说:“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子宫,三峡就是她的产道,继而才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石邦科说。
  专家质疑 称其没依据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西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李世平在谈到阿房宫的取名由来时表示,由于阿房宫是距离咸阳最近的宫殿,所以才得名“阿房宫”,而并非石邦科所认为的得名于阿蓬江。“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李世平还说,阿房宫的得名历来没有太多争议,因此关于该名称的课题研究目前并不多见。
  记者还采访了包括陕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在内的近十位专家,他们都对石邦科的论点表示质疑,称其没有太多事实依据。专家一致认为,阿房宫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故得名“阿房宫”,而并非石邦科所认为的得名于阿蓬江。
  据了解,早在去年,石邦科就发表《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水市原是燧明国》两篇论文,提出了“黔江及渝东南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巴人起源于黔江”等惊人观点,这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及学术界关注。“有人觉得我的观点是天方夜谭,哗众取宠。但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石邦科说。
  记者 杨林 实习生 周舒曼
  叫阿蓬宫
  他有五大理由
  石邦科的文章中,列出了阿房宫应叫阿蓬宫的五大理由。
  1
  “阿房”、“阿蓬”今音古音相近相通,故“阿房宫”就是“阿蓬宫”;
  2
  巴人、秦人同祖同宗,起源于阿蓬江的伏羲氏后裔,取名“阿蓬宫”,也是认祖归宗;
  3
  阿房宫的优质建筑木材,主要来源于渝东南阿蓬江流域,这是阿房(蓬)宫得名的直接原因;
  4
  巴人为秦灭掉楚国统一中国立了大功,也是阿房(蓬)宫得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5
  阿房(蓬)宫的得名与巴寡妇清也有极大关系。
来源:重庆商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