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国哲学的"路径预设"(2)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1-10 09:05|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589|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成己成人之善治论 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中国哲学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儒家以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社会、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 ...

成己成人之善治论

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中国哲学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儒家以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社会、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进而成就他人。相对于儒家,道家则较为“消极”,认为人只有减少甚至放弃对名利之嗜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相互干扰、相互限制,“鱼相忘于江湖”,才能成就自己,进而成就他人。相反,西方以普遍主义和超越的原则――如柏拉图“善”之理念、康德的“绝对命令”或者上帝的“训诫”来规定人性,认为人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成就自我。

而要成就他人,必须有积建有为的善治方略。儒家在社会政治观上倡导民本主义理念。“民为邦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就是说国家的治理应以民意,即人民的物质与情感的需要为依归。因此,尊重民意,满足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以民意而不是以统治者的私利为标准,为人民制定合情合理的政经措施,兴利除弊,是国家施政所遵循的基本理念。

德治主义是与民本主义相配套的另一社会政治理想。中国人认为,政治清明的关键不在威权及暴力刑罚,而在道德教化。“政者,正也”。中国人要求国家的管理者严格遵循规则,并以道德人格做人民的表率,用德礼教化人民。如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就可以使每个人各安其分、各守其位,就能使社会实现和谐。德治主义主张“选贤与能”,要求国家的管理者由有知识、有能力、有操守的社会贤达来担任。所以,中国人非常看重官员的能力和操守。

“福利社会”政策是民本主义和德治主义之理念在社会实践层面的落实。“福利社会”,即孔子所谓的“富之”“教之”,孟子所谓的“仁政”。中国人认为,满足人民物质方面的需要是国家生存的命脉。所以,国家最迫切的政策就是孟子所谓的“制民之产”,即让人民有一定量的土地和职业,并实施“劝耕”、“劝农”、“和籴”、“义仓”之策,通过农工商业的活动使人民具备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中国人有“均富”观念,希望社会每一个人都应享受最基本的生活福利,也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拥戴国家,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发展。当然,中国人的“均富”不是要财产完全公有,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反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得过大。“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人,不管是精英人物还是普通民众,往往怀有“制民之产”的诉求,要求国家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份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产业,并通过宏观调控来统筹社会贫富之均衡。当人民达到一定的富足后,还必须对人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即开办学校,对人民进行教化,使人民知书达礼,息争少讼,过上和睦的生活。在中国人看来,政府负有积极教化人民使之有知识、有教养的职责。在教化人民的过程中,官员既是教化的推动者,又是被教化者效仿的对象。这就要求官员自己必须修身养性、遵守社会准则,做人民的榜样。还有,官员应该积极兴办教育,化民成俗,以德礼导引人民,把刑罚的使用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此,则是善治、善政。相反,近代西方社会政治观则多讲个人权利、重权力制衡、尚法治、轻视道德伦理。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思维模式、认识论、人生论乃至政治社会观等方面之“预设”,其观点密切相关,前后勾连,成为一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哲学路径的鲜明特色,这就是中国哲学思维特有的路径预设。把握这种路径预设,理解其与西方哲学之差异,并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批评,相互吸收,以熔铸新的世界哲学和未来哲学。

(作者:王锟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