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是亲情还是交易? 漫谈"认干爹"这种潜文化(3)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3-22 15:16|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643| 評論: 0|來自: 中国新闻周刊

摘要: 干儿子倒贴干爹 得与失一言难尽 有干爹主动型,就有干儿子倒贴型。 最早记载的“倒贴型”干儿子,是东汉宦官专权时,十常侍大多有这样的干儿子,有记载称,曹操的老爹曹嵩,就是这样一个倒贴型干儿子,他本姓 ...

干儿子倒贴干爹 得与失一言难尽

有干爹主动型,就有干儿子倒贴型。

最早记载的“倒贴型”干儿子,是东汉宦官专权时,十常侍大多有这样的干儿子,有记载称,曹操的老爹曹嵩,就是这样一个倒贴型干儿子,他本姓夏侯,却认了大太监曹腾当干爹。

此后历朝历代,这种“倒贴型干儿子”史不绝书。南朝时,梁朝大将夏侯夔有个儿子夏侯L,为巴结叛将侯景,就把“夏侯”的“夏”去掉,自称“侯L”,倒贴做了侯景的干儿子;稍晚一些,北朝权臣和士开有许多倒贴来的干儿子,有一次和士开得了怪病,医生说要喝大粪汁才能痊愈,和士开喝不下去,某个干儿子就身先士卒一饮而尽,感动得干爹豪气干云,拿过大粪汁痛饮一番,据说怪病就此好了,这个倒贴的干儿子自然大有好处;明末大太监魏忠贤,倒贴的干儿子不计其数,许多是现任官员、将领,这些人充当魏忠贤爪牙,活动能量极大,号称“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把明朝搞得乌烟瘴气。

“倒贴型干儿子”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五代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这位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驸马、后唐末主李从珂的干妹夫为当皇帝,不惜拜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自称“儿皇帝”,并送上幽云十六州为见面礼,他自己如愿以偿,此后几百年北中国的历史却因此改写。

倒贴牺牲很大,常常被人瞧不起,就算当面不说,背后也没啥好话。要知道中国是宗族社会,干儿子、赘婿之类地位很低,汉武帝要远征大宛,缺乏兵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干儿子、赘婿和刑事犯中拉壮丁,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赔本的事不会有这么多人乐意,既然肯倒贴,自然有赚头,这就是权位和利益。

像曹操一家,原本是“不知所从处”小家小户,傍上个大太监,虽说名声差点,却因此蹭进权贵行列(曹腾自己有官爵,祖上又和西汉丞相曹参沾亲带故),曹操年纪轻轻,20岁起家就做了个郎官(相当于卫戍区尉官),没多久又提拔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某区警察局长),要不是自己亲爹倒贴做了大太监的干儿子,在任人看门户的东汉,哪有这等好事?那位“大汉皇叔”刘备靠实打实的军功起家,第一个行政职务也不过是县派出所长(安喜县尉)而已。

再如魏忠贤的干儿子,有些原本官职低微,像李蕃和李鲁生,原先才当过县令,“倒贴”后平步青云,提拔做了御史和给事中;有些原本官职就不低,像“五狗”之一的周应秋进士出身,“倒贴”前就是工部侍郎,而拐弯想“倒贴”还没贴成的顾秉谦,则是货真价实的阁老,他们“倒贴”,则是希望沾上“干爹”的霸气,好“更上一层楼”,至少在和同僚倾轧时能占到上风,像周应秋靠善于炖蹄o,巴结上魏忠贤亲侄子、最好炖猪蹄这口的魏良卿而“倒贴”成功,虽然因此被讥笑为“煨蹄总宪”,却因此攀上了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这样的美差、高位。“傍干爹”当上皇帝的石敬瑭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倒贴”可是苦差事,不是谁都能吃得消的。

前面提到的吃大粪、炖蹄o也还罢了,干儿子终究是好说不好听,且会遇到许多尴尬,像“儿皇帝”石敬瑭出生于892年,“干爹”耶律德光却出生于902年,“爹”比“儿子”足足小了10岁,“儿子”咬咬牙忍了,到了“孙子”石重贵这一辈便着实忍不住,最终闹出一场悲剧来。正因如此,一旦“干儿子”成了气候,往往会悄悄抹去这道难堪的痕迹,比如做过石敬瑭大将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在起兵之初也曾被契丹世宗耶律阮认作干儿子,甚至有文字作证,但他即位后不久便“毁尸灭迹”,不承认有这段往事。

不仅如此,“倒贴”的干儿子都是脸厚心黑之徒,争起宠来自然不择手段,像“儿皇帝”石敬瑭,就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赵德钧,要不是他的助手桑维翰能言善辩,“儿皇帝”姓石、姓赵还两说呢。魏忠贤门下那些“彪”、“狗”,内掐起来也是凶悍异常,倘非魏忠贤突然垮台,这些家伙会掐成怎样的局面,还真是说不清呢。(陶短房)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