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北大“道家学术讲堂”开讲 陈鼓应首谈异质文化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3-30 00:00| 發佈者: 真衣| 查看: 1275| 評論: 0|原作者: 陈菁霞|來自: 中华读书报

摘要: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由北京大学国学社协办的“道家学术讲堂”近日在北大正式开讲。第一讲由著名道家学者、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主讲,讲题为《异质文化的对话》。北大哲学 ...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由北京大学国学社协办的“道家学术讲堂”近日在北大正式开讲。第一讲由著名道家学者、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主讲,讲题为《异质文化的对话》。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演讲。

陈鼓应先生指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教长期进行着思想交流,其中,庄子哲学的精神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魏晋时期佛学渐兴于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庄、禅汇合,更在隋唐以后产生辉煌的文化成果;北宋儒学排斥佛老,却暗引庄子思想以建构其理论体系,宋明大儒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多为孟、庄精神境界之重组。近代以来,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蔚为时代思潮,《逍遥游》中隐含的自由精神和《齐物论》中隐含的平等理念被文化界不断地阐扬。当严复借译著引进自由、民主思想观念,并思考如何落实于母体文化的土壤时,便寻找到老、庄哲学作为接合之处;章太炎则在诠释《齐物论》时,阐发其族群文化平等的学说。

陈鼓应先生认为,《庄子》常运用不同学派人物间的对话来表述其人生哲理,而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中,庄子的视角主义以及破除自我中心的论点,对于当前东、西方异质文化对话的进行,具有宝贵的时代意义。

鉴于道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与儒、墨、法诸家一起形成多元并起的中国思想文化格局,并以其海纳百川的心胸、相尊相蕴的精神展放异彩,更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呈现出思想的活力和生命力,彰显出现代价值。因此,陈鼓应先生和王博教授提议在北大创办“严复学术讲座:的同时,也开办“道家学术讲堂”,以期通过一系列与道家有关的学术演讲,以发掘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与儒家文化一道共同回应全球化时代面临的诸多问题。据悉,创办“道家学术讲堂”的提议得到台湾友人异康公司董事长杨建纲先生的热情响应,通过杨建纲先生引介,又获得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辜成允先生的大力支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