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颁牌 北京市珐琅厂等首批41家单位在列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2-1 00:00|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376| 評論: 0|原作者: 谌强|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文化部昨天在北京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王文章和部长助理高树勋等有关领导向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等 41 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 ...

文化部昨天在北京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王文章和部长助理高树勋等有关领导向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等41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和单位授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在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只有更紧密地融入生产和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生机和活力。根据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化部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即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截至20113月底,各地共推荐了3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企业或单位。经过专家初评、逐项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审议、公示等程序,文化部于20111031命名公布了41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据悉,今年2月,文化部将制定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概念、意义、原则、措施、工作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为科学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并研究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加强对示范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对保护传承懈怠不力或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或单位,其示范基地标牌将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