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患了眼疾,就爱听妈妈读书,像‘阿里巴巴’这些故事都是在妈妈的朗读中熟悉起来的……”屏幕上,钢琴演奏家孙岩手抚琴键深情地回忆着。 “适应黑暗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我把书一页页扫描后存入电脑,用特殊的软件读出来……10年前,我以A+的成绩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毕业,并荣获了校友成就奖。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开通,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了品味书香的平等机会,去拥抱美好的世界,美好的明天。”坐在主席台上,青年时就失去视力的杨佳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记者:国家图书馆将“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体现了怎样的理念? 周和平:“世界读书日”是全世界热爱阅读的朋友们的共同节日。今年选定“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这一主题,是因为我们认为,残疾人更需要光明,更需要文化,更需要得到社会关注与关爱。作为全国重点公益性文化单位,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更为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残疾人对于获取知识的急迫需求。 记者: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的获取知识信息机会方面,世界其他国家有哪些举措? 周和平:在国际图书馆界,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备受关注。至本世纪,美、法、加、德、奥地利等国均已建立了残疾人数字图书馆,通过探索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模式,与大学校园网、商业参考数据库等搭建全方位网络系统,以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为平台,提升残疾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拉近残疾人与社会的沟通与融合。 记者:我国的情况是怎样的? 周和平:多年来,国家图书馆积极推进将更多的信息无障碍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来。国内省级图书馆大多开通了网上咨询业务,提供实时与延时参考咨询服务。尤其是支持读屏软件的设计使用,对残障读者而言无疑是极大的福音。目前,“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用户遍布全世界114个国家和地区,点击数达到1950万人次,受到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杨佳的高度评价。 记者:“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能给残疾人阅读提供什么样的便利? 周和平:“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网站的建设在充分考虑残疾人特殊性的基础上,以他们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其推送符合需求的精品文化资源,使其无论身在家中还是在其他地方,均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同时,针对残疾读者中的少儿群体,国家图书馆精选了适合的资源内容,为孩子提供在线阅读、书籍推荐等服务。 对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读者只要持二代残疾证,在注册、登录,得到系统认证许可后,便可浏览使用数字资源。 记者:对于图书馆界进一步保障包含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阅读权益,您有什么建议? 周和平:推进和开展面向包含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阅读服务,仅靠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看来,一方面,图书馆业界应加大在线可阅读可听资源的提供,从资源采购政策上向残疾人倾斜,加快推进新媒体服务建设,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和多种技术手段,开发全方位无障碍文化服务形式;另一方面,图书馆界要积极寻求出版社等版权机构的支持,以及无障碍技术厂商的协助,期待在全社会的关心下,为残疾人数字阅读开创广阔未来。 记者:今天成立的“中国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周和平: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图书馆联合成立的“全国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指导、组织残疾人开展广泛深入的读书活动,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技能,平等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提升生活质量,彰显生命尊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