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5位社员的浅唱低吟中,辛弃疾的《西江月》穿古至今,演绎出现代人的诗性精神回归。 徐州师范大学 画意诗情,躬行君子人格 “春眠不觉晓”“五里一徘徊”“唧唧复唧唧”,东北师范大学中华古诗词吟诵团此起彼伏的群诵接龙,带领听者在古今历史时空中穿梭;“千古荣衰多少事,浑如一枕梦中花”,淮阴师范学院采菊诗社用绵柔的淮安方言,描摹出江南烟雨的朦胧美和平朴的人生况味;中央音乐学院龙吟社实验性地采用大提琴、埙、长箫进行东西方乐器对话,烘托出一派古典东方气势…… “诵读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能,形式万万千千,精美绝伦,这是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的回归,年轻人可以凭此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孟庆瑜说。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主 台湾辅仁大学 古韵新诵,化归生活艺术 吟诵已经成为一项在一代代人之间薪火相传的事业。在“中华吟诵之夜”上,吟诵家戴学忱、常州吟诵代表人物屠岸等一展风华,而年轻的学子们则在诗歌原创大赛中显山露水。中山大学岭南诗词研习社的毛进睿创作的长篇骈文《岭南骚雅序》夺得特等奖。作为最接近上古音的方言,他的粤语吟诵让听者领略了岭南文化的独有魅力。“岭南诗社的同学们诗写得厚重,得益于他们继承了岭南文化传统。”中华吟诵学会理事檀作 “吟诵要融合现代精神和现代传播手段。”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指导老师 吟诵不仅属于舞台,更属于生活。“我一直记得老师说,表演艺术是二流的,生活艺术才是一流的。将灵魂浸润到音乐中,让吟诵浸润到生活中,何乐不为?”中央民族大学紫竹诗社的负责人龙婷感慨。中华吟诵学会理事长 东北师范大学 以吟会友,延续华夏文脉 “以吟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特别赠给远道而来的贵宾台湾辅仁大学。” 作为台湾的代表,辅仁大学东篱诗社的参与让这次“海峡两岸诗文对话”具有特殊的意义。两岸诗社通过十多年的交流,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促成两岸诗社友谊的 “没来大陆之前,觉得这里很陌生,来到这里才发现,同学们都很纯真可爱,非常有人情味。”东篱诗社的张珈蜜说,“还记得去年在山东分别的时候,虽然只认识几天,大家抱头痛哭,怕没有机会再见到,不过这次又‘团聚’了!”她表示,吟诵先是将先人们的文化遗产进行内化,再经由自己体认表达出来,两岸年轻人因为吟诵这一特别的表达的方式走到一起,可以在灵魂情感的深层次中进行交流。 “我们不是简单回到过去,套套古人衣冠,而是两岸高校将文化传统在现代语境中发扬光大。”徐州师范大学指导老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