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久前,农业银行厦门分行的陈火炎到厦大、集大、理工等高校进行了文化创意讲坛巡回演讲,下意识地把中国经典诗歌融入其中,与高校学子一起学经典、诵经典、传经典。 2010年4月厦门开始的经典诵读活动,至今已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热潮。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今天我们该如何来传承经典? 让诵读经典成为风尚 何谓经典?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如何传承经典,厦门的答案是,诵读。在厦门市经典诵读节启动仪式上,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说:要把开展经典诵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活动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果。 国学启蒙的第一阶《三字经》班、第二阶《弟子规》班、第三阶《千字文》班、第四阶《笠翁对韵》班,国学兴趣班《弟子规》经武操等,一经出现便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一到周末,厦门oY书院就热闹非凡。 小孩“好”这口,老人更是热情高涨。在厦门莲花五村社区,一个特殊的班级叫经典诵读班,成员都是老人。他们的功课与诵读有关,也与红色相关――有唐诗,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60多岁的谢晓萍一见到记者,开口就说有演出的机会一定要叫上大伙。 厦门地方税务局的领导走上台,局长吴振坤正在诵读着《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这样的场景对厦门地方税务局的职工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与经典诵读沾上边,局领导当仁不让,总是带头吟诵经典。 如今,厦门已经确定了130个各种类型的经典诵读活动示范点,实现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的“七进活动”全覆盖,在全市掀起了学经典、诵经典、传经典的热潮。 从文本传承到精神传承 走进厦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活动室,一眼就能看到一个红色书橱。其实,厦门对经典诵读并不仅仅停留在看看、读读,而是从文本传承走向精神传承。 厦门的经典诵读又是怎样走向精神传承的呢?厦门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的王夏儿说,刚开始搞经典诵读的时候,费了不少劲。后来,我们引导大家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及所要表达的精神后,大家就非常踊跃了。 体会、融入,再以活动加以引导,厦门经典诵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则把经典诵读纳入了学生期末考评。 在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还能够听到“诵读考级”这样的新鲜词。学校从必背古诗到经典名篇、名句,都引入考级机制。学校还引入“状元”、“榜眼”、“探花”等级别认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润泽童心。”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以教学生传唱闽南童谣出了名。在这里的学生不仅会说、唱、跳,还会自己创编童谣。学校为学生开辟“童谣展示台”,把学生看到、听到、想到的新童谣“张榜公示”,“广而告之”。 传承融入时代精神 厦门的经典诵读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开始,引导着人们来学习、运用。其中,要把古代人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的实际工作、生活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大同中学的钟永许老师刚刚参加完了一个教练型教师的培训,课程是关于中华经典诵读。在培训的三个月时间里,他每天坚持细细、慢慢地读《弟子规》。下学期,他打算在中学生生涯规划课中,教学生诵读《弟子规》,来认识、发展、成就自己。 在厦门,各行各业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诵读经典。更多时候,他们希望员工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经典诵读。厦门烟草专卖局的形象标志是“三角梅”,而舒婷的《日光岩下的三角梅》更是成了员工吟诵的最爱。厦门烟草专卖局员工还自创了三句半――《快乐送货暖人间》。当“客户要求是第一/提前装车早早起/客户竖起大拇指/满意……”响起,员工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厦门金山社区的书记盛世昌更是成了智慧的“转换器”。他结合生活自创的《三字经》,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不久前,他刚刚创作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三字经》,现在已在全国流行起来了。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