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民作家胡正逝世 系“山药蛋派”5位主将之一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1-1-19 00:00| 發佈者: 家邻| 查看: 1587| 評論: 0|原作者: 陈辛华、杨尔欣|來自: 太原晚报

摘要: 南华门,冬日里的山西省作家协会宿舍,静谧依旧。最后一座小楼前,立满洁白的花圈,一副副挽联低垂。   “山药蛋派” 5 位主将之一、人民作家胡正,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1 年 1 月 17 ...

南华门,冬日里的山西省作家协会宿舍,静谧依旧。最后一座小楼前,立满洁白的花圈,一副副挽联低垂。

  “山药蛋派”5位主将之一、人民作家胡正,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1172045在太原逝世,享年87岁。

  三三两两,不时有人前来,有时会突然忙碌一会儿,但所有人都轻声细语,仿佛生怕打扰了院主人胡正读书、写作的氛围。

  “垂范永在唯阖家痛悼,悲泪滂沱流不尽;精神不殒与大块长存,追思绵延邈千秋。”张石山为恩师撰写的挽联,悬于胡老家中正厅。

  老邻居来了,老同事来了,老朋友来了,梁枫、韩石山、段杏绵……与朋友道别,与恩师分手。胡老先生遗像中爽快的笑容,仿佛又将山西文坛的兄弟姐妹,带回了那个挥斥方遒的激情岁月。

  “大约是1942年吧,在延安开会。有一顿吃汤面,谁都想多吃两碗,可是汤太烫,大家都吃不快,唯有胡正一人连吃六七碗。后来才知道他将碗底掏个小洞,不喝汤,只吃面。”回到家中的张石山,依然难忘恩师音容笑貌。段杏绵忆起1950年在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里的学习情形:“那时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学习结束后,他把榆次县张庆村当作生活基地,在五六年时间里,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昨日下午430分,山西省副省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张平,也赶到胡老家中慰问:“家中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的,尽管说。”胡老夫人轻轻摇头:“不需要,不需要了。”

  轻轻地,胡老告别了他热爱的文学和人民,音容犹在。

永远的慈父

  胡果是胡正的长子,现任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在胡老4位子女中,他与父亲最为“相像”――― 都选择将生命与文字相伴。

  “对我们而言,他首先是父亲,再是作家。”提及胡老,胡果未作任何思考,给出一个简明却坚定的答案。这一刻,唯有亲情。

  “慈父、慈父,还是慈父。”胡果兄妹依旧沉浸在悲痛中,用断断续续的语言,勾勒着胡老一生。“父亲一生都不愿意麻烦别人。这次住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走得非常平静、安详。”

  去年1223日,胡老还参加了 《山西文学》创刊60周年的纪念大会。“当时父亲的身体,看起来已经很虚弱了,可是我们都没想到……”胡果沉默了几秒钟,“父亲晚年眼睛不好,却还是要拿着放大镜每天看看文章。即便是80岁高龄时,仍会写些文字怀念往事,还出版了长篇小说 《明天清明》。”

  胡正逝世,“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告别了文坛。“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吧。”胡果轻叹一声,“兄弟姐妹们正在筹划,将生活中的老照片收集整理,做个画册。一个关于父亲的画册。”

  怀念,只为父亲,只为那个苍老却达观的老人。本报记者 杨尔欣 辛华

胡正生平

  胡正原名胡振邦,1924农历1025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城。胡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389月,胡正参加晋西南牺盟会“吕梁剧社”,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冬随剧社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和部队艺术学校学习,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431月转业到晋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文化部文艺工作团。

  1943526,延安《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碑》,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不久,又发表小说《民兵夏收》等作品。19442月进入晋绥文联“七月剧社”第三队,从事文艺创作,发表了一批小说、剧本、通讯。1946年春调到《晋绥日报》任副刊编辑,工作之余创作出小说 《捞饭盒》、《长烟袋》等以及大量诗歌、散文。

  194910月,胡正随军南下到四川省,任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组负责人,发表小说《报信》等作品。195012月,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夏毕业后,回到山西省文联工作,担任《山西文艺》主编,1956年任秘书长。

  胡正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摘南瓜》、《嫩苗》、《七月古庙会》、《两个巧媳妇》,中篇小说《鸡鸣山》,长篇小说《汾水长流》等一大批作品。《汾水长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文坛长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极大反响,为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5月,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1年出版了4卷本《胡正文集》,集中展示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和创作轨迹。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