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与中国人一起工作的过程中,痛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公私”概念与日本人非常不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所有的公司都是国有的,所以衣食住行全部由国家承担,不必考虑“公私”的分别。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部分“私有财产”又得到承认。对于这种复杂的局面,最为困惑的大概要算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 初进外企的中国人,可能会对“公司公共财产禁止随意私用或占为己有”、“工作时间内如需处理私人事情,须得到上司许可”、“工作机密不得向其他公司职员泄露”等等规定感到不适应。这些正是外企应对中国式“公私困境”不得不采取的办法。 在上海建立分公司的时候,最令我不知所措的就是一些中国人的“公私不分”。私事占用公司电话和电脑的比比皆是;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利用公事外出时间会见朋友,然后还若无其事地晚归,并肆无忌惮地在与友人聊天时谈起公司客户的情况。最不能原谅的是, 有辞职职员不肯交还公司统一配发的手机――“这里面有很多我朋友的电话号码,没有它,我接下来怎么办?” 我自己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从虹桥机场给我打电话:“机场等出租车的队伍太长了,能不能让你公司的车过来接一下我?” 我说:“这有些不妥吧,公司的车是公用的,不能给你用啊。” “你不是老板吗,而且我们是朋友啊!”他满不在乎地说。 这位朋友以前也曾问过我:“我需要一些资料,能不能让你的秘书有空时帮我翻译一下?” 在他的概念里,我的公司配车和秘书都是能够随意使唤、归我私有的。 记得曾经有一个关于“公司”概念的有趣调查。题目是:“公司归谁所有?”调查对象是中日美三国的商务人士。美国人的回答是:“公司归股东所有。”日本人的回答是:“归公司工作人员所有。”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则表示“归我所有”―― 那些在组织或团体中拥有权力的人,就“拥有”了企业。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概念。日本人会每天把自己家门前的道路打扫干净,而一些中国人,即使是自家公寓楼里的厕所和楼梯等公共空间也置之不理、任之脏乱不堪。对于“既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是国家或权力拥有者的东西”,他们缺乏制定规则、进行共同管理的社会经验。 我一直非常困惑,应该如何与中国人的这种公私混淆的习惯共处?如果硬要让他们不折不扣地公私分开,本来他们就不理解、不接受,更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把关系搞僵。 这里有个日本企业的经验,不知是否适用于中国。日企也不是一开始就把各种规定强加在员工身上,而是会尝试着让员工参与到公司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来。我想这一点中国企业或许可以借鉴。即使是抱定“规则由老板制定”想法的中国人,如果亲身参与进制定规则的过程,不管他们是否愿意,都会对“公共空间”的概念更有体会。(松野丰) 来源:t望东方周刊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