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廣東梅州客家涼亭展現客家『善』『本』文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31 16:30|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617|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網梅州5月30日電題:廣東梅州客家涼亭展現客家『善』『本』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周濤 蔡欣欣   『一叢山背一叢人,條條山路有涼亭』,在客家地區,許多涼亭,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涼亭文化。   在 ...
 中新網梅州5月30日電題:廣東梅州客家涼亭展現客家『善』『本』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周濤 蔡欣欣
  『一叢山背一叢人,條條山路有涼亭』,在客家地區,許多涼亭,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涼亭文化。
  在廣東梅州廣闊的山區地形裏,亭子建築四處可見,山路邊、公路旁、公園裏、大橋邊。當地最為普遍的是懸山式及硬山式涼亭。 
  梅縣博物館館長朱迪光告訴記者,以前,由於生產生活的基本需要,涼亭成了客家人遠行的小歇場所。『客家地區以山區為主,在客家人以前的生產生活中,不管是走親訪友,抑或是下地幹活,通常都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達。因此,涼亭則成為了客家人跋涉途中最好的歇息地。』朱迪光說。
  『涼亭的實用性很強,避風雨、避暑、歇腳等,甚至還有小戶人家在亭內擺賣如布驚茶、蘿蔔苗茶及客家小吃等供給路人,直到解放後擺賣才逐漸減少直至消失。』朱迪光說,『清乾隆伊始,客家人挑鹽到江西的幾百年間,客家地區的涼亭作用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每隔五裏、十裏則有一亭。挑鹽隊伍三三兩兩地挑擔路過亭子,總會停下歇腳、解渴、充飢等。』
  『由於我年幼家境貧寒,母親成為了挑鹽隊伍中的一員。如今,我每次路經平遠方向的穿心亭,都會想起母親以前挑鹽路經此穿心亭駐足小歇,而後趕路的情形。』朱迪光說。
  涼亭在客家地區常見且實用,是客家人樂捐的公益建築。『在客家人意識中,捐建涼亭、搭橋鋪路是一種積功德的行善之舉。』朱迪光說,『許多華僑及鄉賢在外事業有成後,都會熱心家鄉建涼亭、搭橋鋪路等公益捐建,如曾憲梓、何冬青、熊德龍等名鄉賢均如此。』在梅江區江南岸邊的『憲梓慈善紀念亭』於2003年,為紀念曾憲梓支持家鄉梅州一江兩岸工程建設首捐380萬元而建。與其相鄰約幾百米的『榮春亭』於1994年12月5日由梅州旅泰華僑田鎮榮、羅雙春伉儷捐建。
  客家許多涼亭刻有碑記或楹聯,其上多撰寫涼亭的由來及勵志、勸善等內容。『涼亭是客家人行善積德的一種實體展現。楹聯上勸善、勵志的內容,可謂「公益、愛、善」等文化宣傳的載體。涼亭的廣泛建成使「與人為善」的意識形態潛移默化,並與客家人「以人為本」的民俗、民風密切相關。』朱迪光說。
  隨着時代發展,人們以車輛替代了步行,路邊涼亭逐漸減少,其功用由歇腳地變為景觀。如豐順縣的揭嶺飛泉的觀瀑亭,與景觀相映襯,成為景中之點綴。『景觀亭逐漸成為了現代亭子的主打內容。』朱迪光說。
  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憑藉獨特的涼亭文化,結合當前當地文化旅遊發展戰略,欲打造『世界名亭博覽園』。(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