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95岁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 新书写作成未竟之事(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6-1 16:13| 发布者: 山东受学| 查看: 1394| 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摘要: 晚年周汝昌仍痴恋红楼,笔耕不辍。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周汝昌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 ...

晚年周汝昌仍痴恋红楼,笔耕不辍。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周汝昌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据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介绍,老人走得很平静,临终嘱咐一切从简,不设灵堂及追悼会。
  离世前一周,他向女儿口述了新书的提纲,以为不久便可以开始写作,但生命的火烛骤然而熄,新书的写作成为未竟之事。
  缘起
  红楼一入六十载
  周汝昌生于1918年4月14日,长于优渥的诗书之家,诗词吟咏,丝竹书画,无所不涉。但旧学新知混于一处,而无导师循循促学,他曾作诗:“大化从来变几端,我生之世态千般,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
  时局维艰,求知不止。1939年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中间因战争辍学几年,至1947年复而入学。大学毕业时,他以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惊座四方,成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生。
  1947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外文系的周汝昌,收到其四兄信函,言及他看到胡适之新近的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提到敦诚、敦敏系曹雪芹生前挚友,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兴奋之余,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题名《曹雪芹卒年之新推定》,于1947年12月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胡适看到此文,后极为赞赏,把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研究史料,托人送给了他。
  自此,周汝昌正式踏足红学研究。他在曹雪芹身世研究上接续发力,开始投入到《红楼梦新证》的写作中,历时5年,完成了《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于1953年出版,三个月内再版三次,一时洛阳纸贵。
  《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所考证的事实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的重新兴旺,可以说是后世红学研究的基础。之后因各种政治风波,历经艰难,至“文革”结束,才得以回到自己念念所系的红楼研究中,晚年致力于红楼梦真本伪续的考证上。
  晚年
  贡献在于“大视野”
  晚年,尽管双目失明多年,红楼痴意难减,周汝昌平日里由儿女们照顾饮食起居,每天上午听儿女读书报后,便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红学研究。流年暗逝,老人家却从不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对时光的焦虑,痴迷红楼大美之境,躬耕不止且乐在其中,一卷红楼触百思,最不愿儿女以年事高来劝他多休息。
  “今年他过了自己94周岁的生日,作为儿女,在父亲耄耋之年仍能伴其左右,看到他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已是幸事,如此高龄辞世,应该说是喜丧。但想到真是生死两隔,仍然觉得无限悲伤……”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笑着说完前半句,终泣不成声。
  周伦玲说,周汝昌视红楼如生命,平时与人交谈,吟出红楼诗句,虽捻熟于心久矣,却仍会如孩子般,情不自禁鼓掌赞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卧病在床,只要女儿为他读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东西,就会看到他褪去倦容,兴意盎然。


来源:新京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