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西安出土战国青铜鼎 内存2400多年前“骨头汤”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0-12-13 08:00|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690| 評論: 0|原作者: 冽玮|來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 10 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 2010 年 11 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在西安北郊发掘清理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墓时,发现一个青铜鼎中竟然有半鼎骨头汤,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发现 2400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10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在西安北郊发掘清理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墓时,发现一个青铜鼎中竟然有半鼎骨头汤,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发现2400多年前的“骨头汤”。

  据了解,该铜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浸泡在汤里的有足骨、脊椎骨和肋骨,可能是鸡或者小羊的骨头。汤色浑浊,汤表漂浮铜鼎脱落的绿斑锈,鼎内骨头由于绿锈浸渍,部分已变为绿色。同时出土的一个铜锺内还有半壶神秘液体,疑为当时的酒。铜锺高35.2厘米,腹径22.5厘米,底径14.2厘米,锺内保留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液体微浊,无味,半透明,隐约可见器底。

  刘呆运说,该战国墓为竖穴土坑墓,高5米,宽3米。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距离秦王陵只有300多米等特征来看,属于战国时期秦王的陪葬墓,墓主为当时的“士族”。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殡葬制度,用“骨头汤”陪葬应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俗,此前也曾出土过装有骨头的青铜器,但“带汤”的还是第一次发现。

  有专家指出,2400多年前的“酒”和“骨头汤”能保存至今堪称奇迹,这得益于墓葬良好的密闭条件,且没有被盗扰。其墓道全部用夯土夯实,而且青铜器被放置在墓内的壁龛里,干燥情况远胜坑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