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籍修复易染霉菌螨虫 业内吁关注修复者健康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0-11-12 08:00|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369| 評論: 0|原作者: 马子雷|來自: 中国文化报

摘要: 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被看成是“古籍医生”“古籍美容师”。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泛黄残破的古书,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原貌。因此,古籍修复工作也被称为“拯救艺术”。由 ...

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被看成是“古籍医生”“古籍美容师”。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泛黄残破的古书,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原貌。因此,古籍修复工作也被称为“拯救艺术”。由于易感染皮肤病和鼻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门“拯救艺术”。近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为62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配备古籍文献除尘修复工作台等设备,“古籍医生”的健康状况有望因此而改善。

  近日,有基层古籍修复人员呼吁,在爱护古籍的同时,应该特别关注古籍修复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据了解,在一线修复操作中,人体难免要与藏品直接接触,古籍中常见的霉菌、螨虫常常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书中粉尘还会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

  记者通过采访获悉,设在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前不久通过招标引入了一种兼具除尘、防盗、照明等多种功能的古籍文献除尘修复工作台,供第二批62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使用,此举的初衷正是为了保障“古籍医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古籍,也要保护人”,不仅是修复工作者的呼声,也是今后古籍保护工作中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

霉菌螨虫伤及“古籍医生”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30多年的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专家邱晓刚对专业的除尘设备祈望已久。由于长期接触尘螨,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能力逐渐减弱,因接触古籍产生的过敏和感染时有发生。近日,对一本破损多年的旧书进行抢救性修复前,邱晓刚在对全书进行除尘时,又一次感染霉菌。“由于缺少防尘设备和一些除尘工具材料,刚接触数十页,手臂便出现红点,奇痒无比。”邱晓刚告诉记者。

  有关专家担心,我国从事古籍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来就奇缺,而该工作的风险性可能会加剧人才的流失。修复过程中长期接触尘螨,容易引发过敏、鼻炎等疾病,古籍修复已成为一个“孤影伴清灯”的职业,这让不少年轻人或望而却步,或半途退出。两年前,南京莫愁职业高中(一所设有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3名学生毕业后留在某图书馆工作。由于体质和工作环境等原因,3名学生身体不能承受霉菌感染,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另改他行。

  此外,我国另外两个古籍保护重镇辽宁省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一线修复人员也反映了类似问题。他们表示,短时间的感染、过敏并不会给人体带来明显伤害,但疾病日积月累带来的危害不能小视。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研究馆员杜伟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古籍修复专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从事敦煌遗书等重点古籍的修复工作。“古籍本身最多的感染物就是霉菌和螨虫。有的书表面看起来很干净,但大量霉菌可能埋伏在书页里边,让人防不胜防。”说起这一问题,杜伟生也深有体会。

除尘设备到位晚有苦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国大规模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时间相对较晚,相关配套设施有未尽完善之处。一些图书馆主管古籍修复的同志表示,我国内地的古籍修复技术,尤其是中文古籍的修复技术,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在保护设备引进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由于书籍灰尘、霉菌而感染疾病的经历,让邱晓刚想起在香港、澳门地区参观图书馆修复室时,他发现每个工作台上都有一个吸尘装置,可将书籍的部分灰尘、霉菌吸走,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今年6月,他又去广州参加古籍保护交流会,一些国外学者的做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德国学者无论拿到新书或旧书,都会先用一种吸尘器将书中灰尘除去,避免人体和古籍直接接触。

  邱晓刚告诉记者,高成本可能是设备迟迟不能到位的原因之一。目前欧美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成熟,我国港澳地区的设备也多是从国外高价引进的。内地部分搞陶瓷修复的博物馆也安装了除尘装置。河南有一家专为博物馆、图书馆生产专业除尘设备的企业,据说生产一座有除尘功能的修复台就需要十几万元。

  说起国外和我国港澳地区图书馆里普遍使用的吸尘装置,杜伟生道出了古籍保护的另一种“纠结”。他说,除尘设备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是古籍修复对其功能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功率太大会破坏脆弱的纸张,清扫力度太小又不能达到理想的除尘效果。实际上,一些内地图书馆一直在探索引进相关设备,只是还没有达到普及程度。同时,由于特殊的技术要求,专门为古籍修复生产成套设备的厂家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可供古籍修复机构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客观上抬高了设备的购买成本。

  随后,记者采访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她告诉记者,既要保护古籍的安全,又要保障人的健康,这是古籍保护中心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她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中外设备的差异,“西方文献和我国的古籍有很大不同,如用纸材料、书写方式大不相同。国外目前的很多设备没有考虑中文文献的特征,但他们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另外,即使市场上有了相关产品,如果古籍安全没有十足把握,我们也不敢轻易购置。”

“孤影伴清灯”局面有望改观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得知一条利好消息。今年10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招标与相关厂家达成协议,引进一套古籍文献除尘修复工作台,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解决除尘问题。

  去年,在西安举行的一场博物馆设备招标会上,前去观摩的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发现,现场的一些设备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不符合图书馆的需求。陈红彦介绍,新进的设备此前在档案系统使用过,普遍反映良好。档案保存和古籍保护有很多相通性,因为它们都是纸质文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决定与商家签订协议。

  据悉,去年10月中旬,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给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配备了纸浆补书机及相关配套设备。“实际上,此前不少图书馆在相关设施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如第一批入选单位中山大学图书馆本身硬件条件不错,但也没有安装专门除尘设备。山东图书馆的设备算是比较成熟的,其古籍修复中心安装了除尘装置。”陈红彦说,如果进展顺利,为62家单位配发的新设备可在年底前安装完毕。众多人士期待的“普遍给古籍修复台上配装吸尘装置”在不久将会实现。

  杜伟生告诉记者,改善修复设备,不能光靠一方来做。配套设施完善说到底最根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问题。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等评选活动开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各级各地财政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投入。

  同时,陈红彦希望有志从事古籍修复的年轻人不要对此太过担心。随着当前古籍保护工作环境的逐步改善,“古籍医生”的健康和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另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至今已办了60多期培训班,3年来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已经较为可观。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也使一些高校的相关专业由冷转热,如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的古籍修复专业已经由专科转为本科,南京莫愁职业高中从中专升为大专,首都职工大学国图分校的古籍修复与鉴定专业也成为职大的热门专业。这样一来,业内互相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孤影伴清灯”局面正在改观。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