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技术与知识呈爆炸态势,互联网的发展削平了地域差异,传统图书馆普遍受到猛烈冲击。图书馆当如何冲出转型之困,让读者重新找回走进图书馆的热情?本报记者专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请这位“掌门人”把脉困境,开出良方。 图书馆的价值不在于贡献GDP 记者:本报在11月2日报道了西安图书馆连续3年馆长空缺、门前冷落。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和平:西安图书馆的情况,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具体表现。据我了解,在全国地级行政区划中,还有41座城市没有图书馆。此外,还有一些县级图书馆连基本的服务条件都不具备。而相比之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图书馆在馆舍、馆藏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从全国来看,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西弱东强的特征。 记者:我们近日联合人民网的调查显示,最近两个月内有接近1/4的网友一次也没有踏进图书馆。 周和平:可读的书少,读者自然不会走进门来。根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布的标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应为人均1.5册到2.5册。而我国的人均藏书量只有0.4册,县级以下图书馆人均只有0.1册。我看到,很多县图书馆的书,还是三四十年前的。现在每本图书平均售价将近30元,全国人均年购书费却仅有0.7元,也就是说,要把40个人一年的购书费加起来,才够买一本新书。甚至有的省人均购书费只有0.1元。 另一方面,不少图书馆缺少真正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因为图书馆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竟成为安排闲杂人员的地方。这造成人员队伍素质劣化,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加剧了图书馆的“冷清”。 记者:您认为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周和平:最重要的还是决策者的认识。图书馆的发展并不完全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决策者是否重视图书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在当地政府工作中的位置。我曾讲过“没有图书馆的城市将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不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市长是不称职的市长”。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图书馆的价值并不在于贡献GDP,而是以文化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图书馆是唯一没有年龄门槛的学校 记者:当前,新兴媒体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这恐怕也会冲淡人们到图书馆阅览的热情。 周和平:是的,我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过去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有两项,一是收藏,收藏的图书文献应为读者服务;二是履行社会教育。图书馆是唯一没有年龄门槛的学校,上至九十九,下到刚能走,都可以进来。现在,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扩展到了网络,通过新兴媒体,图书馆应变为“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使得人们不用到图书馆,就可以使用丰富的馆藏。说到底,图书馆实现转型,最终还是落脚在资源和服务两点。 记者:除了认识上的改变,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是否已有尝试? 周和平:最主要的是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发,2001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作为我国“十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已达460TB,其中已发布的资源量占数字资源总量的76.7%。今年2月,又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十二五”期间,还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图书馆发展的差距,使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全国民众共享。数字图书馆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果把近百年来皇家私藏进入平民图书馆视为图书馆的“一次革命”,那么,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就将是“二次革命”。 重点发展基层图书馆,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记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中小城市图书馆在这方面能够做出哪些努力? 周和平:服务社会也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部分。现在,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没有创新,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图书馆就会被边缘化。只有有所作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重视,事业才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对图书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首先图书馆可以为立法决策服务。在国外有国会图书馆,为国会议员研究国家的重大立法决策提供服务,各级图书馆也可以相应地为各级政府决策者提供类似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策划讲座、展览、读书沙龙等社会教育活动,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终身学校的职能,在营造学习型社会,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如国家图书馆开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历时近9年,已举办150多期;面向公众的“文津讲坛”已开办500多期。杭州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大连图书馆的“白云讲坛”,也都开展得很好。此外,展览和出版也是挖掘馆藏、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好方式。 记者:您提到县及县以下图书馆是尤为薄弱的环节,对于这些基层图书馆来说,有没有什么建议? 周和平:按照国际图联发布的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1座图书馆,图书馆的辐射半径通常为4公里。而在我国,目前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图书馆布局,平均每3400多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1座图书馆。有的县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只有1座图书馆,主要在为县城居民服务,农村居民很难跑那么远去看书。 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基层延伸十分重要。比如,在城市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像在新加坡就有区域图书馆,也有邻里图书馆。邻里图书馆讲究布局,新建的商场必须有图书馆,便于跟随父母前来的孩子们有书可读。他们的城区,还广泛设置自助借还书的设施。在农村,则要发展乡村图书馆。农民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致富信息、保健常识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所以,乡村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只有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记者: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有什么设想和规划? 周和平:“十二五”期间,国家图书馆将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建设海量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到“十二五”末,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其中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4TB。数字图书馆还将通过新媒体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实现全媒体服务。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