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而发展文化产业,其核心在于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能否尽快切实解决以下制约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能否真正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第一,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我国文化产业许多是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文化产业结构存在天然缺陷,文化企业“散乱小弱”,低水平、重复仿制的文化产品充斥文化市场,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紧迫课题。为此,一要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以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推动文化企业的兼并和重组,通过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文化集团,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二要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使其在产业发展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三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创造条件。 第二,科学调整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各行业中的布局。按照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保证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原则,根据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盈利性行业和非盈利性文化行业的不同特点,对国有资本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垄断性文化行业和非盈利性文化行业,国有资本要有所为,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而对与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影响不大的盈利性、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则应有所不为。这样既有利于对国有资本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也可促使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竞争环境。 第三,努力拓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资金不足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可以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此,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除像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这样的一些政府喉舌类文化机构外,原则上大多数文化产业都应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应鼓励各类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文化企业以各种形式进入资本市场。 第四,充分开发民族文化中的市场价值。当前我国的文化生产中,民族传统文化实际发挥的作用与它潜在的开发价值相去甚远。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手段,鼓励文化企业结合历史经验和时代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取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加以发扬光大,使那些阐扬中国民族文化优秀特性的产品在市场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初级文化产品多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少,文化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企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短期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进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产业,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第六,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格外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和技术快速进步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取决于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知识产权制度与这个制度的效果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既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入世后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因此,既要教育、监督企业自发保护、尊重知识产权,更要引导、培育企业把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产业竞争工具来运用。 第七,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定因素。目前,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缺乏文化管理经营人才、文化资本运营人才等。为此,要从战略层面规划、部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第八,以复合手段推动“走出去战略”收到更大实效。我国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一个文化产品的出口小国。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使中华文化不断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不仅要认真研究国外市场的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的消费心理,还要在文化产品原创和开辟市场上,积极与国际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接轨,大力鼓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缩小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逐步使我国由文化产品输入大国变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此外,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国内文化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直接进入国际文化市场。要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优惠政策与优良服务环境。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