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国古代冶金术起源于本土而非外来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6-8 17:16|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670| 評論: 0|來自: 中国教育报

摘要: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冶金起源的主流观点始终认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由西南亚传入,即所谓“西来说”。由于冶金技术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华夏文明似乎也应该源自西南亚。西来说的依据有二,一是约定俗成 ...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冶金起源的主流观点始终认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由西南亚传入,即所谓“西来说”。由于冶金技术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华夏文明似乎也应该源自西南亚。西来说的依据有二,一是约定俗成的所谓理论,即冶金工艺是复杂技术,而复杂技术通常为单一起源。西南亚的冶金工艺明显早于我国,因此,我国的冶金工艺源自西南亚应在情理之中。二是我国早期相当多的青铜制品主要出土于甘肃、青海地区,研究发现,在那些青铜制品中,确有西南亚的文化因素存在。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似乎捋清了冶金工艺从西南亚传至中国的具体路线,即自西向东经欧亚草原至外蒙古北方,再自北向南经外蒙古、内蒙古传至甘肃、青海地区,之后,向东传至中原,向西传至新疆。由此看来,西来说似乎思路严谨、证据确凿,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独立产生于中原地区的本土说论证显得苍白乏力。

“然而,所有这些研究,似乎都忽略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人工制备的合金――黄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王昌燧说。当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青铜的研究时,早在十几年前,王昌燧即开始注意到黄铜。王昌燧认为,若想解决冶金起源西来说与本土说之争,探索我国冶金工艺的起源至关重要。近年,他的课题组对此展开研究。

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凡小盼攻读博士期间,在导师王昌燧教授的指导下,将实验室模拟实验的样品和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通过我国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面扫描对比分析,证明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姜寨黄铜是固态还原工艺。考虑到姜寨黄铜(公元前4700―4000年)较之西亚最早的人工冶炼合金――砷铜,其年代还略早一些,两者工艺虽相近,但冶炼产物明显不同,说明中国与西亚冶金工艺没有继承关系。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冶金技术独立起源的本土说。近日,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分析原子光谱学报》(《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方一些学者已接受中国冶金工艺起源本土说。

该项成果不仅证明了中国冶金本土起源,而且向世人提供了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即两大文化之间应该是相互影响,而不是单向传播。王昌燧表示,相信在这一新视角的引导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将有一系列新的重要认识和成果,其对中国冶金工艺发展过程也将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此同时,同步辐射等大型科学装置在本次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预示着其在科技考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国教育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