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汉语教材应互相借鉴 李宇明今天透露,为了全面总结去年我国语言生活状况,相关部门还专门调查了海外使用的汉语教材,即国外学者编写、国外出版、面向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的、使用于正规学校的汉语教材。这次调查选择的四套教材,分别是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印第安纳版”(包括《互动汉语》、《心系中国》)、英国的《步步高中文》和澳大利亚的《你好》。 四套教材共使用汉字1680个,可以看出,海外教材的用字量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与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相比,四套教材的常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材面向的是非母语的成年学习者,更贴近海外学习者的生活特点。“如‘腐’字,在海外教材中,都与‘豆腐’有关,这是因为教材较多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而没有我国教材小学词表中的‘腐烂、腐败、腐化’等。海外教材贴近日常生活,更少抽象概括。在这点上,海内外汉语教材可以互相借鉴。”李宇明说。 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今天再次成为热点。李宇明表示:“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2010年,普通话有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语言援助”。去年4月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同胞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现。兰州市6家医院接受128位玉树受灾群众,而医院中很多医生不懂藏语,需要志愿者帮助,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既能流利使用普通话,也能用方言沟通交流。”李宇明说。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世界各国面临自然灾害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李宇明最后说。 (姚晓丹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 编辑:秋痕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