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诚信、平等、民主、公正”应是当下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一般指经济价值、商品价值之外的,社会与人最贵最重的东西,人们更为根本的期待、诉求与目的,如真、善、美等。价值观主要回答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应是什么”、“应该怎样”,人“如何活着”、“应当怎样”的问题。它指向社会与人之“应然”,分辨好与坏、福与祸、利与害、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它与社会终极目标、人之目的、人生意义密切相连。人本身就有价值;价值有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分别。有关人生价值的领悟,关系到人的生活意义与幸福感。 ●儒家认为,人是天地间最有价值的 在我国思想文化的传统中,有关人生价值的评价,一般用“上”“贵”等词加以表达与肯定。而孔子把“仁”“义”视为人的最高价值,不违背道与义的富与贵,是可取的,但相对而言,“富贵”的价值在儒家追求的“道”“仁”“义”之下。至于不义的、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富与贵,则是应当唾弃的。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就是说,道德性、良知良能是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是人内在固有的,只是人们往往不自觉自己有天下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把它启导出来。 功名利禄,世俗认为贵重的东西叫人爵,人家可以给你,人家也可以拿走。但道德良知、仁义忠信、不疲倦地行善,是天赋予我的,人家夺不去的,除非自己放弃。每个人,匹夫匹妇都有这天下最尊贵的东西。 儒家认为,人是天地间最有价值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荀子说,比之水火、草木、禽兽,“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而之所以如此,就是人有道德。荀子强调后天的道德教育、训练、实践,化民成俗、美政美俗的重要性。 根据张岱年、赵馥杰等先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域、各时段、各流派、各宗教文化及社会的上层与下层的价值主张与追求各不相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样态,如墨家以功利为上,道家以自然为上,法家以权力为上,但从总体上来说,两千数百年来,在社会治理与人性的实现上,最能深入到社会底层、有影响力、有益于社会发展与长治久安的,还是儒家的道德价值论。 ●平等、民主、公正代表当下老百姓心声 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据王虎学先生的文章,国内学者们目前已提出了60多种表述方式,涉及90多个范畴。但遗憾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元素却十分稀少。我们反复掂量既是中国的,又是社会主义的,还是基本而又核心的价值,在这里也提出一种表述方式,10个字,涉及5个范畴:“仁爱、诚信、平等、民主、公正”。 在今天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过程中,“平等、民主、公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我们认为,求强求富不是终极目的,富强是为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与福祉。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平等、民主、公正”,就没有真正的“富强、文明、和谐”。因此我们认为,与其强调“富强、文明、和谐”,不如更强调“平等、民主、公正”,这更实在一些。 古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这是从古至今,从上层精英到普通老百姓的社会理想。与此相应的表达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等。就今天的社会而言,人们普遍期待的社会状况是:失业率不高,犯罪率很低,公序良俗得到护持,有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贫富差距不大,公民的基本人权、政治经济权与尊严得到尊重与保护,全民享受住宅、教育、医疗保险,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人口预期寿命增加,生活品质提升。这就包含着人人平等、申张每个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的诉求。 可见,就人们对社会的价值评价而言,“平等、民主、公正”的社会是社会主义中国民众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同时,这些价值不仅仅属于“外王事功”的范围,它又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内圣修己”的要求,即每一位公民都要尽可能地自觉养成平等、民主、公正的意识,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职业对人生,都以此为衡量、评估的重要标准,并身体力行,融化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 来源:齐鲁晚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