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大劇院推原創民族歌劇 "運河謠"用中國民謠唱歌劇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6-12 23:27| 發佈者: 濟世| 查看: 1491|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由國家大劇院歷時兩年醞釀,與通州區委、區政府聯合製作的【運河謠】將於6月21日至24日與觀眾見面,這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首部以民族唱法為載體的原創民族歌劇。昨天下午,歌唱家王宏偉、雷佳、王莉、王吹認殖≌故玖 ...
由國家大劇院歷時兩年醞釀,與通州區委、區政府聯合製作的【運河謠】將於6月21日至24日與觀眾見面,這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首部以民族唱法為載體的原創民族歌劇。昨天下午,歌唱家王宏偉、雷佳、王莉、王吹認殖≌故玖司彩唱段;同時,導演廖向紅、作曲印青、舞美設計師劉杏林、服裝和化妝設計李銳丁分別介紹了創作感受。

音樂:西洋詠嘆融中國民謠

『我要使【運河謠】的宣敘調也能讓觀眾記住!』印青自信地說。在排練場他已經發現了一個好苗頭,時常聽到演員們快活地哼着劇中的宣敘調。『最初聽到【運河謠】這個名字時,我就非常喜歡,因為我的一生與大運河頗有緣分。』印青說,他童年時在江蘇鎮江的運河邊長大,小時候經常在運河邊玩耍,到江蘇濱海參軍後又在運河的源頭――杭州工作了十幾年,其間他經常去運河沿岸採風,收集了大量運河當地民歌。

歌劇【運河謠】與大劇院以往幾部原創歌劇的不同在於,首次嘗試了民族唱法的歌唱形式。民族歌劇創作的最難之處在於如何將西洋的詠嘆調、宣敘調與中國民謠相結合。印青認為,在技術上要借鑑西方歌劇的創作手法與技巧,在民族感的體現上則應『取其魂、取其神』,不完全追求形似,而更重視神似,將民謠的悠揚和歌劇的張力融合體現。其中,他尤其提到了宣敘調的創作。西洋歌劇的宣敘調往往不太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所以此次他在【運河謠】的創作中力圖將宣敘調『中國化』,讓中國觀眾覺得順耳、好聽,特別遵循了中國人所講究的『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的語言律動。

舞美:水墨畫營造寫意舞台

此次【運河謠】的舞台設計較以往大劇院自製劇目宏大寫實的舞美不同,邀請著名舞美設計師劉杏林打造了水墨畫般的寫意舞台。他在創作上汲取了民族繪畫中散點透視、留白的手法,追求中國傳統審美中『無畫處皆成妙境』的韻味。

劉杏林對運河流水的表現頗具新意,打造一塊6米寬的斜幕,通過光、影、人的參與來展現運河的時時變化,在此斜幕與天幕之間創造4米的表演區域,供象徵運河流水的『水靈』歌隊表演,營造一幅不斷變化、見證悲歡離合、歌頌人間真情的『流動長卷』。而在劇中高潮處女主角水紅蓮捨己救人、葬身火海的一幕,則利用現代技術營造熊熊火海、船體傾覆,極度的反差和宏大的場面震撼人心。

創作前期,主創從運河的源頭――杭州拱宸橋,一路北上,對運河沿岸的五個城市進行了實地採風,尋找寶貴的實物原型,帶回了大量鮮活的視覺形象,比如開場呈現的杭州山水遠景、象徵運河起點的『拱宸橋』和驚險的『過閘絞盤』等,都來自原形。

該劇的服裝、化妝設計李銳丁介紹,這次【運河謠】的服裝設計嘗試了將傳統和時尚巧妙融合。比如水紅蓮的服裝主題,以『紅』為主,但卻是特殊的『紅』和變幻的『紅』,以漢代起中國古代傳統、主流的『硃砂紅』定位。而隨着水紅蓮命運的跌宕,紅色在層次和質感上不斷發生變化,最後她火海涅時,強烈的色彩飽和度體現了人物的升華。

主題:漂泊人生覓心靈家園

『以前每次看【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和【江姐】等經典民族歌劇,我在折服的同時也會激起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希望能有機會在繼承我國民族歌劇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為當代觀眾創作一出具有民族氣蘊和現代審美情趣的歌劇新作。』導演廖向紅說。

【運河謠】的創作繼承民族歌劇傳統,同時借鑑了西方歌劇創作方法,融合戲劇性與音樂性,力圖讓中國的觀眾覺得故事好看、音樂好聽。她希望觀眾走進劇場觀看【運河謠】時,能想像運河曾經的輝煌燦爛,回望這條千年長河對孕育中華文明的功績與意義,激發民族文化自豪感。

至於該劇的主題,廖向紅說:『漂泊和遷徙是人類最普遍的生存狀態和人生體驗,漂泊者的故事也是今人的故事,相信觀眾能從這部講述漂泊人生的故事中找到強烈的情感共鳴。如何在漂泊人生中追求理想的愛情、尋找心靈的家園?這也正是我們很多人今天依然面臨的困惑。』


來源: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