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内容搜索

文字“排外运动”体现不了汉语崛起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2010-12-29 14:09|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483| 評論: 0|來自: 中国文化传媒网

摘要: 前几个月,广电总局曾要求央视等媒体尽量屏蔽英语缩略词,转而使用中文全称。当时许多网友说了:不让用NBA,先得把CCTV给改过来。近日,新闻出版总署也出台类似“禁缩令”,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 ...

前几个月,广电总局曾要求央视等媒体尽量屏蔽英语缩略词,转而使用中文全称。当时许多网友说了:不让用NBA,先得把CCTV给改过来。近日,新闻出版总署也出台类似“禁缩令”,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这回又有人说:那是不是先把ISBN改成国际标准书号?

两则通知背后的行政理念都差不多,就是遏制汉语使用乱象,进一步规范日常生活和出版物中的语言文字。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指出,在汉语言中随意夹带英语、直接使用英语单词或字母缩写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照此说来,这场文字清洁运动实在太有必要了,简直关系到汉语言文字的生死存亡。

文字需要适当规范,否则会令人无所适从,这个道理没什么好说的。问题是,语言文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在历史的河道里奔流不息,她是生动活泼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意味着,任何语言规范均应尊重其客观规律,而不能随意筑坝拦截,人为干涉河流的方向。严格地说,所谓语法大多是对语言文字用法的事后提炼和总结,而非事前介入,先规范后使用。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约定俗称的力量可能远比法规文件来得有效。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语言文字处于频繁交流、互相影响的状态,这也使得一国之语言文字很难再像以往那样保持所谓的纯洁性――这个东西也许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例如,发生于上世纪初期的白话文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大规模的语言文字再造运动。有学者研究发现,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至少七成是从日本等国家输入的。像组织、纪律、经济、商业、干部这些名词,在古汉语中要么找不到,要么根本和今天的意思截然不同。

语言文字并非可以随意揉捏的面团,行政之手又怎能轻易地改变她的容貌?汉语出版物出现夹带外文单词和字母缩写,这看似随意其实并不随意。中外文混用现象,说到底是语言文化频繁交流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化要和世界接轨,在语言文字中出现大量外来词,实乃无可避免的一个客观事实。就像上文提到的ISBN,你写成“国际标准书号”不仅人家看不懂,而且这也不利于将中国图书纳入国际标准之中。

这场发生于汉语言文字的“排外运动”,从根本上可以看作“大国崛起”思维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近年来打造文化大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即便这是许多国人的一种真情流露,眼下这场自上而下的文字清洁运动也和提升文化实力无关,而更像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换句话说,这和前段时间出版的那本《中国不高兴》一样,更多出自于没头脑的情绪宣泄。从这个角度讲,将民间的盲目乐观情绪提升到行政层面,无疑是一种不理性的政府行为。

总之,从汉语言文字自身发展规律和客观情况来看,相关“禁缩令”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目的,而且最终也难以体现汉语文化的真正崛起。反倒是,这种借助一纸通知就想改变既定事实的行政行为,看上去不无随意性,从侧面反映了政府部门行政能力的缺失。

编辑:陈美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