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写国语教科书。在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诸问题中,钱玄同“尤注意创编国语教科书”[20](p44)。1912年1月,章太炎在浙江教育会讲演时曾经表示:“将来语言统一以后,小学教科书不妨用白话来编。”[21]此后,尽管一些地方出现了个别白话文教材,但毕竟仍属局部现象,直至随着五四时期国语运动的开展,此事终于被章门弟子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1919年3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召开第一次大会的时候,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马裕藻等人就提交了《国语统一进行方法》议案指出:“统一国语既然要从小学校入手,就应当把小学校所用的各种课本看做传播国语的大本营,其中国文一项尤为重要,如今打算把《国文读本》改作《国语读本》,国民学校全用国语,不杂文言,高等小学酌加文言,仍以国语为主体”[22],由此明确提出将“国文”改为“国语”的主张。这个议案在大会通过并呈交教育部。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并以部令修改学校有关法规。4月,教育部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其他各科教科书也相应改用语体文。 与此同时,章门弟子还积极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由于在此之前,“全国小学儿童用的教科书都是文言文,‘国语科’还是‘国文科’,教育界的人们,大家还不相信白话文真有一天能够当教科书读的”[20](p44),因此教育部虽然通令全国改“国文”为“国语”,但却因缺乏国语教科书的范本,一时难以普遍推行。有鉴于此,钱玄同深感“改良小学校国文教科书,实在是‘当务之急’”[23](p354),所以不等教育部颁令,就于1918年在北京高师“第一次破天荒开国语教科书编辑会议”,商议编写国语教材,打算编成之后就在高师附小实验。“这件事,是中国创编‘国语’教科书之始”[20](p44)。在会上,钱玄同还被公推为编辑主任。这部教科书后来虽未能编成,但钱玄同、马裕藻、沈尹默等人还是成功编写了孔德学校的国语教科书,其中五六年级的国语课本,多半是钱玄同亲自编选的[17](p485),在以后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3](p354)。 总之,无论是从编订《国音常用字汇》,还是从编写国语教科书来看,钱玄同等章门弟子都积极运用其音韵学专长,精心主持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领导者的作用,为国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卢毅)
注释: [1]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3]章太炎.国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张勇编.章太炎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周作人.鲁迅的故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8]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9]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0]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1]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吴稚晖.三十五年来之音符运动[A].庄俞、贺圣鼎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下)[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13]许寿裳.章炳麟[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14]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5]钱玄同.钱玄同文集(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6]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 [17]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8]王森然.钱玄同先生评传[A].近代名家评传二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9]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会刊,1925(1). [20]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A].沈永宝编.钱玄同印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21]熊梦飞.记录玄同先生关于语文问题谈话[J].文化教育,1933(27). [22]教育公报,第6年第9期. [23]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来源:国学文化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