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泰州過半老地名地圖上消失 網友吁留住地名文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7-18 18:04|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214| 評論: 0|來自: 新民晚報

摘要: 老地名只留記憶中 『泰州的老地名從舊城革新中一個個地磨滅,讓我們這些世居在泰州的人失落無根。回憶起昭昭汪、常汪、玉花浮巷、新盛巷、楊柳巷、承平巷、林家巷、二圈門、圈門口、施家灣、藏書巷、滕壩街、通 ...

老地名只留記憶中

『泰州的老地名從舊城革新中一個個地磨滅,讓我們這些世居在泰州的人失落無根。回憶起昭昭汪、常汪、玉花浮巷、新盛巷、楊柳巷、承平巷、林家巷、二圈門、圈門口、施家灣、藏書巷、滕壩街、通江街、西泠街、青松街、槐樹腳、升仙橋、年夜林橋、董家小橋……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地名已磨滅在實際中,封存在記憶里。』

日前,一則懷念泰州老地名的帖子在網上掀起一陣波瀾。地名作爲見證城市歷史的『活化石』,或負載著一段古老的傳說,或銘記著一段歷史的變遷,或承載著某種民俗與風情。一個地名的湮沒,意味著一段歷史的割裂。近年來,泰州的不少老地名從舊城改造中一個個消失,據泰州民俗專家估算,解放以來已有過半老地名從城市地圖上消失。尚存的一些老地名,也正面臨消失之虞。

老地名的傳說

古城泰州曾流傳著一首關於旗杆巷的打油詩:『旗杆巷內豎旗杆,七戶成雙三戶單;朱姓大族夸半壁,繆王蔣家三分三。』據傳,在宋朝有人中了進士,朝廷送喜報的時候就會在這戶人家門前插上一對旗杆,旗杆固定在雕工精美的石鼓上。旗杆巷中曾出過10名進士,其中一半出在巷內的朱家,而另一半則由繆王蔣家平分秋色。後來朱家人因進士多而驕傲自誇,飛揚跋扈。時人對朱家人反感,遂把旗杆巷的東北角一座巷子命名爲殺豬(朱)巷。而如今的旗杆巷和殺豬巷早已消失不見,成爲了濱河綠地廣場的一部分。

在明崇禎【泰州志】中,歌舞巷被列於泰州名巷之首。歌舞巷由兩條略帶彎曲的巷子交叉組合而成。相傳清康熙初年,有位叫陳端的縉紳住在歌舞巷內,此人是位戲劇愛好者,擁有上百人的家班,歌舞之聲終日不絕。陳端縱情歌舞,快意人生,除了將自己居住的巷子命名爲歌舞巷外,還將歌舞巷西北約百米遠的一座橋起名爲且樂橋,如今這座橋也和歌舞巷這個老地名一起消失了。

留住歷史地名文化

老地名的消失讓發帖網友楊楊嘯晨心痛不已,他向有關部門建議對泰州市區地名進行全面普查,詳盡地掌握地名資源的存量,摸清地名的歷史和現狀,理清保護範圍,確立保護內容,系統認定、分類、建立保護名錄,讓寶貴的地名文化得到全面保護。

今年6月,泰州起草了【泰州市地名管理辦法】,對歷史地名的保護有了明確規定。其中提到,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地名保護遵循使用爲主、注重傳承的原則。同時建立歷史地名檔案,對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中的在用地名不得更名。專家還建議,在消失的和即將消失的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地名原址設立各種標識牌,簡略說明老地名的來歷、意義,留住一段歷史地名文化,同時讓海內外的泰州遊子回家鄉尋根時找到兒時的印記。


來源:新民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