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整理国故运动”的西学渊源探析(4)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8-1 23:31|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594| 評論: 0|來自: 国学文化

摘要: 四 当然,就西学影响的具体程度而言,在“整理国故运动”的不同领域内,以及不同的参与者身上,也有着各种不尽相同的体现。总体说来,如前所述,在比较语言学与实验语音学等方面,西学的示范作用可谓十分直接和 ...


当然,就西学影响的具体程度而言,在“整理国故运动”的不同领域内,以及不同的参与者身上,也有着各种不尽相同的体现。总体说来,如前所述,在比较语言学与实验语音学等方面,西学的示范作用可谓十分直接和显著。然而,语言学研究毕竟只是“整理国故”的领域之一;至于在考据学方面,相较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深厚根基,西学的影响则显得较为隐晦不彰。

例如,长期以来便有论者认为胡适“整理国故”的方法与西学无甚关联。1923年,成仿吾在批评胡适倡导“整理国故”时便说:“他们的方法与态度,不外是承袭清时的考据家。”[35]1940年,林同济也说:“这一股风尚,在一方面看去,是外接英美正宗学派(尤其是美国派)的结果;但另方面看去,实更是上承清代三百年考证传统而推波助澜。”[36]而周予同则进一步在1941年指出:“胡氏与其说用西洋的思想来整理‘国学’――其实只是广义的史学,不如说集合融会中国旧有的各派学术思想的优点,而以西洋某一种的治学的方法来部勒它,来涂饰它。”[37]此后,唐德刚在译注《胡适口述自传》时同样辨析说:“胡氏治学对我国传统治学精神的承继,可说深入骨髓;西学对他的影响,有时反而是很表面的。”他还断言:“胡适之先生在本篇中所说的‘治学方法’,事实上是我国最传统的训诂学、校勘学和考据学的老方法。”[38]此外,余英时亦提出:“我们必须认清,胡适的学术基地自始即在中国的考证学,实验主义和科学方法对于他的成学而言都只有缘助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个新典范之所以在胡适手中完成,正因为他是从考证学传统中出身的人。这决不仅仅是他从杜威那里学到了实验主义方法论便能办得到的。事实上,远在他接触杜威以前,新典范的种子已在他的心中发芽了。”[39]

又如,针对“古史辨派”的研究方法,梁园东在1930年就说:“寻来寻去,终久寻不到顾先生的方法,却只是到处遇着顾先生的祖师爷!原来顾先生把汉学家的法宝,应用到这本帐簿上来了!”[40]美国学者施奈德也指出:“顾颉刚对中国传统的考据颇有造诣,然而他对西方思想的认知是间接的,也是片断的。”[41]

要而言之,在许多研究者看来,胡适、顾颉刚等人“整理国故”的方法,“不是西洋科学的渡海西来,而是乾嘉考据的变相复兴”。[42]

客观来说,这种观点深刻揭示了胡适等人考据方法的主要渊源,使人们对“整理国故运动”的源流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即在考据的具体方法上,西学的影响确实不如中国传统学术来得直接与明显。

不过,如果就此完全抹煞西学对“整理国故”考据方面的影响,则显然也不是一种恰当的看法。因为胡适等人之所以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考据成就,关键便在于他们在继承了传统考据方法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考据的范围,诸如胡适的小说史考证、顾颉刚的民间传说研究,均开辟了以往不曾有过的新领域。而这种研究对象与范围的扩大,无疑是得益于某种研究眼光的更新。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对西方“民主”、“平等”等治学观念的大规模引进,胡适等人终于形成了一种“平等的眼光”,[43]创制了“一整套关于国故整理的信仰、价值和技术系统”,亦即“一个全新的‘典范’”。[44]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中国传统学术最终实现了其现代转型。(作者:卢毅 )


来源:国学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