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武大專家的敦煌情緣:讓文化遺產在數字中永生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8-3 19:26|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411| 評論: 0|來自: 楚天都市報 

摘要: 記者徐嘯寒 通訊員胡慶方 馮林 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著名文物保護專家、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 武漢大學的專家們,從上個世紀就與 ...

記者徐嘯寒 通訊員胡慶方 馮林

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著名文物保護專家、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

武漢大學的專家們,從上個世紀就與敦煌結緣。兩院院士李德仁和妻子朱宜萱教授等人,設計並實施利用測繪遙感技術,對敦煌莫高窟進行數字復原再造,要讓文化遺產在數字中永生。

7月28日,記者隨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張帆一行5人,來到莫高窟。這是該校領銜的國家973項目【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獲批後,項目組首次到莫高窟進行精密掃描測量(如圖)。

武大專家邂逅『敦煌女兒』

位於茫茫戈壁絲綢之路的敦煌莫高窟,與地處江南的武漢大學,似乎冥冥中有一種緣分相牽。

武漢大學已故史學教授唐長孺是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研究大家,上世紀50年代就多次深入戈壁,透過莫高窟斑駁的壁畫與殘存的文書,觸摸數千年前的歷史。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朱宜萱,上世紀60年代也在敦煌進行過多年的航空攝影測量外業工作,曾騎着駱駝來到滿目瘡痍的莫高窟參觀、測繪。

2006年,朱宜萱到香港驗收她主持的志蓮淨苑數字化工程。志蓮淨苑是仿唐木構佛寺建築群,以敦煌莫高窟第172窟的壁畫為藍本。武大的專家們對它的每一個構件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再建了一座完整的三維動態數字化志蓮淨苑。該工程2008年獲得中國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

敦煌研究院院長、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當時正在志蓮淨苑做學術訪問。她與朱宜萱一見如故,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兩院院士要『讓敦煌永生』

朱宜萱的丈夫,是我國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我省唯一兩院院士、武大教授李德仁。經磋商、論證,李德仁提出的『讓敦煌在數字中永生』的設計浮出水面。

具體說,就是運用現代攝影測量與遙感科技,在計算機上重建一個與現實莫高窟一致的數字莫高窟,當人們點擊電腦上的莫高窟時,能從任意視角觀察到現實中肉眼難以看到的細節。

2007年11月,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平湘等人,用先進的激光掃描儀採集了第158窟內部和莫高窟標誌性古建築『九層樓』的外部結構數據。

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主任吳健研究員介紹,敦煌研究院從上個世紀就開始注重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莫高窟的壁畫、建築和塑像等進行數字化保護。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目前已完成52個洞窟的壁畫數字化攝影採集。

武漢大學利用其先進的測繪與空間信息技術,在洞窟三維數字化、壁畫定位與糾正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範例

2008年4月,朱宜萱帶領15人團隊再赴敦煌,與樊錦詩等專家共同攻關前期技術難題,做出了帶彩色紋理的三維洞窟模型,並突破了『九層樓』的測繪難關。

2008年夏,李德仁團隊的三名博士生,駐守敦煌2個多月,完成了第196窟、第285窟的高保真三維重建。『目前我們已經對70多個洞窟進行了掃描,並對其中4個洞窟進行了三維重建。』張帆說。

去年底,武漢大學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敦煌研究院等單位,申請國家973項目獲批。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清泉教授是我國地理信息系統、智能交通、遙感測繪學科的領軍人物,李德仁院士擔任項目專家顧問。

有關材料顯示,我國有不可移動的文物點近40萬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1處。由於多方面原因,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形勢嚴峻,大量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正以不可逆的方式快速消失。而武大師生的敦煌數字化實踐,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範例。


來源:楚天都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