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当代钧瓷引藏家关注 历史性飞跃还是陌路狂欢?(2)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8-6 17:08| 發佈者: 沙舟| 查看: 1159| 評論: 0|來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反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钧瓷志》、《中国钧窑考》主编苗锡锦: “染”出来的“窑变”经不起历史考验 我不否认,当代钧瓷当中的少数精品,已经超越了宋钧瓷的水准。但总体而言,当代钧瓷和宋钧瓷 ...

反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钧瓷志》、《中国钧窑考》主编苗锡锦:

“染”出来的“窑变”经不起历史考验

我不否认,当代钧瓷当中的少数精品,已经超越了宋钧瓷的水准。但总体而言,当代钧瓷和宋钧瓷的差距仍旧非常大。

现在,如果你到潘家园,或者我们当地的钧瓷市场走一圈,看到的钧瓷是红红一片,五彩缤纷,花哨有余。以至于现在人对钧瓷的印象是:越绚烂多彩就越好,上面要是再来点儿鸟啊、虫啊什么的“窑变”,那就更精彩不过了――实际上,这是对钧瓷的误解。

真正的钧瓷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标杆,当仁不让,应当是北宋的官钧窑所在地――禹州老城区内的宋代钧窑遗址钧台窑的出品。钧台窑是北宋时为皇室烧制钧瓷贡器的官办大型窑场,无论从釉色方面或造型方面看,北宋钧台窑都代表着钧瓷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最高工艺水平。

钧台窑瓷器的身上没有浮光,散发着内敛的光芒。它沉稳、厚重,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表达。当代钧瓷却红得令人目眩,比传世钧瓷红得多。实际上,“天青”才是宋钧瓷的底釉,虽然也有铜红的窑变,但那更像如洗碧空上的一抹红霞。就算是那些很紫的钧瓷,里面也有蓝色的流纹。甚至可以说,“无红可成钧,无蓝不成钧”。这和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评说的也一致:“钧瓷有紫、青两种”;“天青贵于铜紫”;“其实紫釉之乾涩而无蚯蚓走泥纹者,远不及月白莹润者也,月白而能莹润,则仿柴之雨过天青者也”。

当代钧瓷特别“红”,特别艳,与迎合当代人的欣赏趣味有关;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和天青釉相比,铜红釉是很好烧的。而宋人那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釉,才是“窑变”的最高境界。坦白说,当代的匠人烧不出来。现在常见做法是,直接往釉料里添加化学颜料,比如氧化钴――它不用“窑变”就可以呈现蓝色,想要什么状态的蓝色都可以。但这样“染”出来的“钧瓷”和自然窑变的无法相提并论,不耐看。

现在科技如此昌明,为何我们对着几百年前老祖宗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只能“望瓷兴叹”?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很长时间,我们都找不到当年宋人烧造青瓷时所用的瓷土原料,而这正是破解钧瓷之谜的关键。前几年,我在钧台窑遗址的附近寻找到了当年钧瓷釉料土层,它看上去就是非常不起眼的土料,但成分属于高硅低铝,正是让人朝夕期盼,能够解开宋代钧釉之迷的釉原料。经过反复试验,2005年,我们用这种釉原料成功烧制出了堪与宋官窑器皿釉色相媲美的天青和月白釉,可以说,这次试烧成功,标志着在断代几百年之后,宋钧瓷的烧制技艺的真正复原。但是,这种原料也有“弊端”:它不太好烧,烧成工艺不容易掌握,所以仍在试验阶段。

除了原料,当代钧瓷的工艺水准也和宋朝有差距。我觉得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当代匠人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用工业颜料取代自然“窑变”的做法非常普遍,这样做出来的钧瓷充满浮华之气,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钧台窑的匠师,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和他们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分不开。“宁要一件好的,不要十件坏的。”这样的精神,现代人太缺乏了。


来源:广州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