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永樂青花熱水瓶可能是真的? 專家激辯爭議"文物"(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8-13 19:40|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173| 評論: 0|來自: 廣州日報

摘要: 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委員會主任、瓷器專家孫欣: 嘲笑青花熱水瓶的專家無知 青花熱水瓶的『可笑』,其實反證了很多人對歷史的無知和專家的不負責任,這種臆斷甚至會導致大量國寶的流失,應引起深思和 ...

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委員會主任、瓷器專家孫欣:

嘲笑青花熱水瓶的專家無知

青花熱水瓶的『可笑』,其實反證了很多人對歷史的無知和專家的不負責任,這種臆斷甚至會導致大量國寶的流失,應引起深思和反思。

很多人會覺得,青花熱水瓶的器型過於現代,不可能出現於明朝。其實,包括節目的鑑定專家都不知道,明代同時期確實存在這種器型,只不過不是在中國,而是在西亞,屬於典型的伊斯蘭器型,在波斯地區早就出現了。雖然該地區的熱水瓶器型主要是銅器,但我們都知道,永樂宣德時期,海禁開放,有了鄭和下西洋,明朝和西亞的貿易通過海路連通起來,因此明代的瓷窯也開始生產銷往西亞的產品。為了滿足西亞地區的審美而生產相應的器型和紋飾,完全有這種可能。目前,伊朗、土耳其的皇宮還珍藏着大量明初瓷器,正是那一時期海上貿易帶去的貨物,青花熱水瓶也許正是這種文化交流的重要證物。

而被台上專家詬病的瓶底題款『明成祖內閣司禮太監御寶 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也符合明代習慣,因為中國歷代皇帝,確實有些會在活着的時候就定好帝號的。所以,不能以『大部分情況』否定『特殊情況』,這種簡單粗暴的經驗論太不負責任。

另外,現在很多鑒寶節目把東西放在離專家幾米開外的地方,專家看兩眼就直接判真假,得出來的結論恐怕也不太靠譜。我們鑑定一件瓷器一般要分四步走:辨真偽、定窯口、斷年代和評價值。辨別真偽是前提,而這種鑒寶節目基本依靠傳統的經驗鑑定和『眼學』來完成最關鍵的辨真偽環節,其實是很不保險的。現在科學鑑定手段已十分發達,有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鑑定這樣的『高科技』,比過往的陶瓷成分分析鑑定可靠很多。陶瓷自然老化痕跡有很強的規律性,我們通過對陶瓷微觀形態的觀察就可以斷定陶瓷的『年齡』。我認為青花瓷熱水瓶首先應該經過陶瓷老化痕跡鑑定再拿到專家手上具體分析。

我想,對於像青花瓷熱水瓶這種大家從沒見過的器物,專家們至少應該存疑,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則會導致大量民間國寶流失。


來源:廣州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