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淺談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17 23:39| 發布者: 沙坡| 查看: 1209|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二、生命的愛敬意識        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不僅是在敬宗祭祖的活動中去體悟生命、感念生命,去追思生命來源,更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珍惜和愛護正在存有的生命,把對先人生命的幽思化為一 ...
二、生命的愛敬意識 
   
  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不僅是在敬宗祭祖的活動中去體悟生命、感念生命,去追思生命來源,更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珍惜和愛護正在存有的生命,把對先人生命的幽思化為一種現實的生命意識,生命的終極關懷也相應地轉化在現實的倫理生活中,在現實中以愛心對待父母、以養心敬重父母,甚至在此基礎上善待自己。 
  孝道思想的愛敬意識主要表現為對父母的關愛,孟子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意思是說孝的至高點沒有比尊親更高的孝行為了。換言之,尊敬父母就是最高、最大的孝。荀子也曾說:『能以事親謂之孝。』(【荀子・王制))這也是說能夠奉養自己的父母,就是孝。可見,孝首先是贍養父母,誠如【孝經】所云:『夫孝,始於事親。』關愛父母、孝敬父母,對於『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隨着時間的推移,父母年齡逐漸增大,子女因父母能夠高壽而感到高興、喜悅;同時父母在世的生命也在日漸減少,子女則因父母年邁而產生憂慮、恐懼。子女應當珍惜父母這一有限的生命,儘可能地去延長。當然,對父母的孝敬、對父母生命的延長,在物質層面上的贍養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上的關懷,孝敬父母的實質在於愛、在於敬、在於尊重。孔子在論及孝敬父母的時候也多側重於發自子女內在的真情實感。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孔子弟子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這就意味着孝敬父母在物質層面上的滿足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在此基礎上更要對父母有恭敬之心。『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中庸】)其中所體現的思想就是說,孝順父母是有原則的,孝敬父母要常常反問自己對父母盡孝是否是真心實意,如果對雙親不是誠心誠意,也就談不上是孝順父母了。從外在形式來看,孝敬父母的行為要嚴肅莊重,要合乎於禮:『生,事之於禮;死,葬之於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紀孝行章】)從內在情感來看,孝敬父母要懷有真誠的態度和真摯的感情,要『篤於親』,只有心裡對父母有篤誠的親愛之情。才能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才能做到對父母『又敬不違,勞而無怨』。總之,對父母的孝行具有不同層次和境界,但核心是尊敬,誠如曾子所言:『其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 
  同時,孝道思想中所蘊含的生命意識還表現為對自我的關懷、珍愛。『身者,親之遺體也。行親之遺體,敢不敬乎?』(【大戴禮記・曾子大孝】)身體不僅是自己的生命的承載體,同時也是父母生命遺留下的身體,是父母生命在我們身體中的延續。善待自我、重視自我就是對父母乃至祖先生命的保全。『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也。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也。』(【禮記・祭義】)『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身,是傷其本。』(【禮記・哀公問】)為了保全自身的生命,為了自身安全,不登高,不臨深,不處險地,『遊必有方』。當然,傷風敗俗、違科犯禁的行為更不能去做,以達到『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禮記・祭義】)的境界。 
  孔子的弟子曾子臨死時對他的弟子們說:『啟予足,啟予手。』(【論語・泰伯】)讓弟子們看到自己的身體是完整的,沒有損傷,並以此感到欣慰。曾子說,自己在生活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十分注意不使自己的身體受損傷,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身體是受之於父母的,其中承載了從祖先傳下來的生命。曾子等都認為,受之於父母以完整的身體,應該以完整的身體還給父母,才能使父母的生命也得以延續,這是孝道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涵。『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作為一個生命體,自己的身體肯定是過去生命的承載者,生命是通過這一有形物質而貫穿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整體。『人對自我存在、自我生命的重視,正表現人對生命的崇高敬意。因為人的生命源於父母,父母的生命無限地往上追溯則來自天地,故人對自我生命的敬意就好比對父母、對天地的敬意一樣。』[3](P24)。在當時家族觀念流行的社會背景下,強調對自身的珍視、愛惜,體現出對家族生命傳承的責任和意識。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