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专家详解瓷器鉴定方法 缺乏权威机构成最大问题(3)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8-23 18:12|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625| 評論: 0|來自: 新京报

摘要: 存在问题 民间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 收藏热令古陶瓷鉴定成为一个重要环节,相应地也有各种类型的鉴定机构应运而生,类似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等等。对于公众 ...

存在问题

民间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

收藏热令古陶瓷鉴定成为一个重要环节,相应地也有各种类型的鉴定机构应运而生,类似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等等。对于公众来说,究竟哪一家鉴定机构相对权威,结论或许要令人失望了――因为没有。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而类似权威的国家鉴定委员会这种机构又从来不对民间鉴定。由此,对于民间鉴定来说,也就没有所谓的最权威的机构。

急需文物鉴定的相应制度

目前国内民间文物鉴定权威鉴定机构的缺席原因,谢辰生认为是我们的制度还没跟上时代发展。谢辰生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起草文物保护法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因此也便没有民间鉴定需要文物鉴定资质、资格这一方面的考虑。谢辰生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制定一套规矩,类似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

实际上,今年3月底,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年度重点文物工作进行通报时指出,要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不过,昨日国家文物局新闻与宣传处李姓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管理制度目前还没建立。

而据记者了解,一些不是在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保障下建立的鉴定机构也面临着撤并的危机。比如,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发布公告撤销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

鉴宝节目中,藏家往往都信心十足地拿着宝贝,讲述所藏瓷器的来龙去脉及个人见解,不过有些却在专家几句话之间被解构成赝品。这时,观众一定和电视节目中那位藏家有着共同疑问:专家仅凭肉眼鉴定便能鉴定出真伪,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本报特邀故宫博物院冯小琦以该院所藏的清代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为例,详解肉眼鉴定瓷器的“四必看”――即看造型、看装饰、看胎釉、看款识。


来源:新京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