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實體書店掉落引關注 復興需天時、地利、人和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8-24 23:51|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608| 評論: 0|來自: 燕趙都市報

摘要: 從北京的第三極到廣州的學而優,再到三聯書店的接連清盤,和上海季風書園接連關閉三家門店,實體書店的凋零,已成爲全國性問題,這和不久前剛火爆落幕的上海書展之熱鬧,恰形成鮮明反差。    在一片『救救實體 ...
從北京的第三極到廣州的學而優,再到三聯書店的接連清盤,和上海季風書園接連關閉三家門店,實體書店的凋零,已成爲全國性問題,這和不久前剛火爆落幕的上海書展之熱鬧,恰形成鮮明反差。 
  在一片『救救實體書店』的呼聲中,上海市部分人大代表提出『規劃上予以兼顧,經營上予以支持』等扶持實體書店的建議,日前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也答覆稱,將採取定向撥款、規劃傾斜和提倡多元化經營等方式,引導、推進上海市實體書店的穩定、健康、有序發展。
  曾幾何時,書店經營的多元化被視作文化產業的巨大進步,如今卻淪落到重新期待政府『引導』的地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更難堪的是,即便有了這樣的『引導』,實體書店能否起死回生,也仍然是個疑問。即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所提及的『引導扶持措施』看,就未必都能對症下藥。 
  最有『營養』的一條,莫過於專項資金扶持。偌大上海市,用於定向支持各類實體書店的資金不過500萬元,且限定扶持範圍爲『中小微、專精特等各類實體書店,尤其是形成專業定位和品牌影響的民營實體書店』,很顯然,這樣的扶持覆蓋面和力度都有限,對於大多數實體書店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在整個實體書店業『殘骸一片』的大背景下,靠『人造小氣候』硬保住幾家重點戶,這樣的結果,對實體書店業整體而言依舊是黯淡的,即便倖存下來的重點戶,也只能成爲一個不計成本、只撐臉面的『文化經典』和『金字招牌』,而失卻其『文化企業』的本來屬性。
  第二條措施,是和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聯手確保相關公共服務設施落地,其目的,應是實現實體書店的合理分布。然則大多數被迫關門的實體書店,其分布並非不合理,選址也並非不精心,而是入不敷出,難以爲繼,只管『合理落地』,不問是否能『合理賺錢』,顯然也未必能救得了實體書店。
  至於提倡多元化經營,更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經營多元化可能增加利潤,另一方面,這樣做也勢必喪失書店原有的特色,且誰能保證『多元化』就一定是增加盈利?
  實體書店的衰落原因很多,包括網絡和電子閱讀的衝擊、網絡書店的價格優勢,以及實體書店經營成本的居高不下等,這些問題不僅中國有,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存在,可以說,實體書店的艱難處境,如今已是世界性難題。要在艱難中求生存,『向政府討飯』是無濟於事的,實體書店的復興,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謂天時,是指文化產業的一系列規範、配套措施。市場的無序,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薄弱,對惡性競爭打擊、處罰的不力等,都令本已負荷沉重、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難以支持。政府該做的,不應是給個別實體書店有選擇、有限地輸血,而應是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給實體書店業一片『健康的天空』。
  所謂地利,是指通過稅收、租金等方面的傾斜、照顧,降低實體書店、尤其黃金地段實體書店的成本負擔,使之能夠在最適宜其生存、發展的『寶地』站住腳、待下去。
  所謂人和,則是通過提倡讀書文化,改善文化環境,和提高書籍品質及『可收藏性』,讓購買、閱讀實體書成爲普遍和重要的文化習慣,讓實體書店成爲最適宜的實體書購買渠道。同時,通過實體書店和網絡銷售的結合,變『冤家』爲『一體』。(陶短房)
來源:燕趙都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