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杂志出过‘学术刊’吗?” “‘学术刊’?从来没听说过。” 今年6月,一名读者打来的求证电话让《中国报道》杂志社总编室的编辑感到意外。随后,该读者寄来了一本杂志,编辑这才发现,有一本与他们刊名、刊号甚至内页中的主编人员等都完全相同的“山寨”版《中国报道》,打着“学术刊”的名义刊发论文,并收取每版800~1000元的版面费――而这一切,《中国报道》杂志社毫不知情。 “这样的违法行为太明目张胆了!”《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实感慨道。 真假难辨的“山寨刊” 在陈实的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一本今年第5期的“山寨”版《中国报道》。 如果单从外观看,还真不容易判断哪一本是“真身”,哪一本是“山寨”版。在陈实的指点下,笔者发现,“山寨”版封面上“中国报道”四个字的位置、字体、颜色均与正刊完全相同,差别仅在细微之处:“山寨”版上的刊名“中国报道”四个字略大于正刊,高度为6厘米,而在正刊上刊名标志高5.7厘米。 如果不把“真身”和“山寨”版放在一起仔细比对,还真不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正规的《中国报道》长27.9厘米、宽21.5厘米;而“山寨”版长28.2厘米、宽20.9厘米,比正刊略长、略窄。 在刊名的上方,“山寨”版照搬了正刊的刊号和定价,甚至连封面左下方的扫描条码都几乎一致。翻开“山寨”版的内页,印在封二上的杂志社地址是“花园路24号”――这正是《中国报道》杂志社的地址;在扉页上所印的编委会、学术顾问、总编室等部门的名单和正刊也完全一致,只是改变了某些部门出现的先后顺序。 此外,与正刊相比,“山寨”版《中国报道》的扉页还有3处细微的差别:编辑部电话号码与正刊的号码不同;正刊上每个部门都列出了联系电话,而“山寨”版上都没有;在“山寨”版广告部人员名单下,比正刊多出了一项“广告编辑”,在这个职务下,多出了5个正刊上没有的名字。 如果不仔细对比两本刊物在扉页上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项职位人员名单,也很难发现这些细小的差别。 最让陈实气愤的是,包括她在内的杂志社编委会等一系列工作人员的名字“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印在了‘山寨’版的扉页上。从外观看,读者很难辨别真假”。她还指出,由于这本所谓的“学术刊”把正规《中国报道》的刊号印在了封面上,即使读者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查,也能查询到刊物的相关信息――“那是正刊的信息,一般人也不会继续深究下去。”陈实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