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作者不屑創意不足 藝術衍生品開發之路任重道遠 (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3 19:31|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431| 評論: 0|來自: 濟南日報

摘要: 國內扶持政策缺席 版權保護不力 雖然狀況不少,但辦法總比問題多。除了『自下而上』的反思之外,在文化興國口號下,國家政策理應有所傾斜、知識產權應該保駕護航。遺憾的是,現實情況並非想象的樂觀。 西沐認 ...

國內扶持政策缺席 版權保護不力

雖然狀況不少,但辦法總比問題多。除了『自下而上』的反思之外,在文化興國口號下,國家政策理應有所傾斜、知識產權應該保駕護航。遺憾的是,現實情況並非想象的樂觀。

西沐認為,制約衍生品市場發展的首要問題為版權保護,『這是藝術衍生品最核心的東西。版權通過授權實現收益,版權的保護現在是國內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版權的保護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保護一樣,目前國內的環境,治理的力度和整個版權發展的狀況,都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優化。所以版權的保護,目前我們面對的問題比較多,缺陷也比較大,無論從法律、管理、監管各個方面都是空白。』

國際藝術授權基金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對藝術授權的研究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他指出:『藝術授權在國內還屬於成長期,面臨着知識產權保護薄弱和人才不足以及盜版的困擾等問題,但有着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市場,待開發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而具體到扶持政策上,好幾家被採訪的機構負責人多表示『沒有看到』。中央美院教授余丁也說:『國家沒有特殊政策,但目前我們處在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藝術衍生品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能夠獲得大量的國家支持。前幾年,做藝術衍生品的先導者,比如ARTKEY、首博等都申請到了北京市文化產業引導基金,所以我覺得支持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支持到什麼程度可能是個問題,我還是希望國家能夠在進口藝術衍生品關稅上給予一定的優惠。進口國外藝術衍生品可以帶動國內產業的發展,如果能將這些好的設計產品引進到中國,那麼我們首先是個重要的消費國,然後我們具有非常強大的生產競爭力,所以如果我們能給國外的藝術衍生品市場進行代工生產等,將會形成一個非常大的新興產業。』

總體而言,藝術衍生品之路任重而道遠,因其在我國才剛剛起步,身陷『問題』包圍圈也不難想象。萬事開頭難,隨着相關法律政策與知識產權不斷完善、消費者意識不斷增強,藝術衍生品可拓展的空間毋庸置疑。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在利益的面前亂了陣腳,注重品牌的營造才是王道。

藝術家觀點:藝術衍生品就是消費品

藝術衍生品是藝術市場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西方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在國內卻剛剛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關注。藝術衍生品作為藝術品的消費形式,豐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讓生活藝術化、趣味化。而當代藝術眾多特點鮮明的作品,是衍生行業挖掘消費潛力的重點對象。值得注意的是,從原創作品到衍生品,藝術家亦是重要的參與者。因此,99藝術網採訪了當紅藝術家郭偉,試看他對藝術衍生品都有哪些觀點。

『衍生品純粹就是消費品』,這句話在我與藝術家郭偉的交流中,他兩次提及。郭偉介紹說,國外博物館或美術館將館藏大師的作品衍生到一些物品上非常普遍。一條絲巾,一旦印上凡・高或者達・芬奇的名作,一方面呈現出佩戴者對大師的追憶,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一個人文化品位的表徵。藝術衍生品相對而言就是消費品,普通人能消費得起,在得不到原作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將『作品』帶回家,也挺好。

當然,郭偉的作品亦介入到衍生行當。當時一個墨西哥人找到他,將具體事宜商量了之後,以藝術授權的方式簽有合同,明確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允許複製多少件,在什麼時間結束等。如果有銷售的話,會有一定比例的提成。有合同會顯得正式點,也是起碼的前提』。就這樣,作品以複製品的形式限量印刷,購買者可以得到藝術家親筆簽名的保證書及編號。

郭偉表示,開發藝術衍生品的重點並不是為了掙錢。『這種形式讓很多喜歡你作品但買不起原作的人能換一種方式擁有它』,同時對藝術家也能起到『宣傳的作用』。『有時候原作只能在美術館看得到,不可能買走,但通過複製到明信片、日常用品、畫冊上,或者通過仿真複製等手段,只要你喜歡都可以買回去放在家裡,從情感的層面上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在藝術衍生品未來的發展前景方面,郭偉認為:『隨着藝術品越來越受歡迎,大家對衍生品文化概念認識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發展空間比較大。但總體而言,衍生品紀念的成分超過了其他的功能。衍生品不存在投資的價值,只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品。』(易小燕)


來源: 濟南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