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濟寧運河故道啟動水下考古 稱發現沉船幾率較低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6 18:41|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308| 評論: 0|來自: 齊魯晚報

摘要: 考古隊員整理裝備準備下水。 本報記者 張曉科 攝   (記者 馬輝 汪瀧) 5日,大運河濟寧段湖中運道水下考古正式啟動,由國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等單位的12名考古隊員組成的考古隊,正式進駐微山南陽古 ...


考古隊員整理裝備準備下水。 本報記者 張曉科 攝


  (記者 馬輝 汪瀧) 5日,大運河濟寧段湖中運道水下考古正式啟動,由國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等單位的12名考古隊員組成的考古隊,正式進駐微山南陽古鎮。他們將對一段9公里長的運河故道,開展國內首次運河水下文化遺產考古。


  濟寧市文物局局長孫美榮介紹,微山南陽湖中運道作為特殊的遺產類型,因其長期淹沒於湖下,相關實物資料不足。以往,限於技術和設備,還沒有對湖中運道進行過系統的水下考古,通過此次水下考古,主要目的是為大運河保護申遺提供基礎性材料。此次考古的運河故道為南陽閘至利建閘一段,全長約9公里。


  大運河將於2014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濟寧位於大運河中段,不同歷史時期的運道總長度587公里,是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其中,南旺樞紐和微山南陽湖中運道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趙嘉斌,也參與了這次考古工作。他告訴記者,通過水下考古,重點是要搞清楚這段運河故道的自然原貌和變遷,包括運河故道的走向、河床、河岸等關鍵部位,並展現出其現在的保存狀態,為下一步古運河的恢復和保護提供依據。


  趙嘉斌說,除了做這些基礎性工作外,還將對水下的一些古閘口遺存進行尋找和發現,因為閘口作為古運河重要的輔助設施,將對掌握運河故道走向提供重要依據。此外,考古隊員也將對湖中運道水下進行全方面搜尋,看是否能尋找到一些沉船及相關文物。考古第一階段約為10天時間。

 
  考古河道發現沉船幾率較低 從南陽古鎮穿過,歷史上曾多次乾涸


  此次進行水下考古的運河故道,從微山南陽古鎮穿行而過。據微山縣南陽鎮文化館館長劉迎水介紹,古運河南陽段實際上是老泗河的一部分,明朝隆慶年間之前,京杭大運河並不從此經過,還要繞一個圈借道而行。在那個年代,朝廷專門在這裡修通了一條南陽新河,大大縮短了漕運的距離。


  『當年,南陽鎮因為恰恰位於整條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也逐漸成了貨物周轉的中心大碼頭。』劉迎水說,明清時期,南來北往的客商將貨物儲存於此等待轉運,周邊很多地方的貨物也在這裡進行貨物的周轉,每年從這裡運往北京的糧食就達100萬擔。隨着貨物周轉的繁忙,帶動了小鎮的繁榮,客棧、酒肆、當鋪、錢莊等接連開設。南陽古鎮當時作為商埠碼頭,也變得異常繁榮,一時被稱為『小濟寧』。


  劉迎水說,古運河南陽段當年比現在要寬闊得多,但是由於幾次乾涸,老百姓從乾涸的河床里取泥沙在河邊蓋房子,侵占了岸基,使得河道越來越窄。河道最近一次乾涸是在2002年,很多當地百姓甚至在乾涸的河床里種上了糧食。在翻土種地時,發現過一些銅錢和瓷壺、瓷碗。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張威認為,古南陽作為碼頭,河道也十分繁忙,即使出現了沉船事件,也會立即進行打撈施救,而且這段河道也曾乾涸過,沉船保留至今的可能性很小。    記者 馬輝


  □延伸閱讀 考古河道 水深2至5米


  考古隊中有4名潛水考古隊員,在遇到一些疑點和重要遺產點時,他們將潛入水下考古。


  5日上午10時許,身着潛水衣的考古隊員尹師傅潛入水中,了解水下情況。『水溫還可以,水的深度在2米到5米之間,但是由於河水較為渾濁,能見度較差,多數時候只能靠經驗和觸覺,來判斷水下的物體。』不一會兒,尹師傅浮上水面,向隊友們介紹了水下的情況。


  水下考古隊員 有啥不一樣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張威告訴記者,自1987年國家博物館成立水下考古中心以來,已培養5期近100名水下考古隊員。水下考古隊員除了具備專業的考古業務能力外,還要專門接受潛水、水下考古儀器操作、水下考古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隊員王茜說,水下考古要背上十幾斤重的設備,能見度低,除了靠觸摸,很多時候要藉助儀器。此外,水下環境十分複雜,水流、暗涌、淤泥等因素都要考慮,一不留神可能會出現險情。


來源:齊魯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