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十三陵發現200米明代邊牆 有助於研究陵寢制度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7 18:16|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512|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通訊員 徐娜)歷史上,明十三陵外圍曾有一圈邊牆圍繞,以保護皇陵不受侵犯。日前,昌平文物部門進行文物踏查時,在地處深山的延壽鎮發現了3段、總計200米長的邊牆遺址。   新發現的邊牆位於延壽鎮分水嶺村西北 ...
(通訊員 徐娜)歷史上,明十三陵外圍曾有一圈邊牆圍繞,以保護皇陵不受侵犯。日前,昌平文物部門進行文物踏查時,在地處深山的延壽鎮發現了3段、總計200米長的邊牆遺址。
  新發現的邊牆位於延壽鎮分水嶺村西北部的鐵帽子山上,均為殘牆遺存,尤其是西側的牆體遺存明顯,牆長180米,最寬處約2.8米,殘高2.5米,牆體卡住山口並向兩側延伸,可惜東側山口牆體保存不佳,成為壟狀堆積狀。
  另外兩段邊牆遺蹟位於分水嶺村東山樑的樓子山上,山頂有明顯的人為壘砌遺蹟,呈現一個長條狀分佈。遺蹟中心位置有一個平面近似方形的人工建築,四周牆厚0.7米至1.2米,殘高約0.8米,現可見牆立面,山石干砌,砌築規整,山包頂遺蹟總長約20米,寬約3.9米。
  據文物踏查人員介紹,在分水嶺村,沿山脊向東南約1.5公裏處,還有一處碎石散落的遺蹟,當地村民稱為『墩台』。這處遺蹟沒有人工壘砌的痕跡,碎石散落平面為不規則形,南北長約8米,東西寬約4米,南端還有後人隨意碼放的一段弧形矮牆。 
  工作人員發現,邊牆遺蹟所用的石塊直徑在0.3米左右,石塊采自附近山體上。在兩處遺址中間的山脊上,斷斷續續可見一道人為壟脊,明顯高出自然山脊,北側立峭,南側平緩,全部為土石堆砌,高約0.6米,底寬約0.6米。
  壟脊一直向東南方向延伸,在懷昌路與鐵路橋相交的小山包上仍有斷斷續續的遺存,可惜在山谷的道路兩側,因多年的人為活動干預,遺蹟已不復存在。
  昌平區文物所工作人員田振林介紹,明十三陵自永樂七年(1409年)五月修建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經歷了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明十三陵處於北京北部地區,與北部的少數民族為鄰,十三陵的防守始終處於高戒備狀態。
  明十三陵位於燕山南麓,分水嶺村位於延壽鎮與十三陵鎮接壤處,在上口村的東北部,是上口(灰嶺口)之外的重要防線。因此,明朝統治者在分水嶺一帶,構築了一道弧形的防禦工事,以應付、封堵北面來自東三岔溝和辛莊溝的通道。『現在看到的邊牆遺蹟,很可能就是當時的防禦工事遺址。』
  由於當時財力物力所限,所築的防禦工事比較簡單,但這種簡單的遺存,目前在十三陵地區也不多見了。『這些邊牆屬於明代皇陵圍護設施的組成部分,對研究明代皇陵陵寢制度有重要意義。』田振林表示。
來源: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