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對未來十年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預測中,"報紙消失"這一項是一定會名列其中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菲利普・邁耶甚至在【正在消失的紙媒:在資訊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煞有介事地爲紙質媒體定下了確切的死亡日期:"2044年傳統紙媒媒體即將走向消亡,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後一位日報讀者將結帳走人。" 不管這個類似2012瑪雅預言的說法有多少準確性,擺在報紙面前的似乎只剩下一道"非生即死"的單選題。於是,一場"自救式"突圍悄然打響。 傳統媒體的窘境 早在4年前,創立於1908年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停止出版紙質版日報,並將專注於自己的網絡版報紙,這使該報成爲美國第一家以網絡版替代紙質版的全國性報紙,引發了美國報業關停印刷版轉戰網絡、甚至申請破產保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今年,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停止發行印刷版2年後,另一份名氣響噹噹的【新聞周刊】也似乎已經準備好赴其後塵。作爲一份周刊,【新聞周刊】一直沒有真正從2000年初的廣告衰退中恢復過來,多年處於可憐兮兮的虧損狀態。 面對高昂成本、廣告減少的雙重夾擊,報紙往往只能做出拋棄紙質印刷這個現實而又無奈的決定。 傳統報業多年來始終依賴廣告收入維持經營,即便在網際網路時代,報紙也是通過廣告營收彌補開支來保障免費在線閱讀。然而,隨著谷歌、Facebook等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的出現,新的廣告平台大大增加,報業的收入永遠也別想趕超昔日。根據美國報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報紙廣告收入已連續數十個季度下降。【紐約時報】近三年的廣告收入分別爲10.6億美元、7.9億美元和7.8億美元。在廣告商眼裡,利用關鍵詞搜索、社交網絡和電子郵件所提供的信息,廣告可以更加精準。 優質"新聞"不免費 對於報紙來說,也並非全部是壞消息。以iTunes爲代表的網絡音樂和Hulu爲代表的網絡視頻收費模式興起之後,習慣在網際網路"吃白食"的用戶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在網上花點錢,能得到更愉快的體驗。這讓傳統媒體的盈利目光,轉向了網際網路的基本內容--網絡新聞。 1996年,當華爾街日報決定對其網絡版收費時,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該報母公司道瓊集團執行長彼得・堪(PeterKan)後來說:"我不知道這將帶來什麼好處,我只是認爲人們應該爲內容付費。" 不過,"大路貨"的新聞不會吸引任何人,更不用說年輕人,網絡新聞需要的是獨特的產品,人們會爲獨一無二的價值付款。【經濟學人】的成功證明即使在數字時代,人們也願意爲有價值的內容掏出銀子。 調查公司尼爾森2010年向52個國家2.7萬人提問他們:是否會考慮爲網上的內容付費。71%的回覆者表示,付費內容的質量必須要比免費內容的質量高得多,他們才會付費。2011年1月另一項研究顯示,23%的受訪者說,願意支付每月5美元來獲得本地報紙的全部在線使用權,當被問及是否願意每月支付10美元時,這個數據下降到18%。顯然,消費習慣是需要培養的。在經歷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技術之後,人們總會回歸到最樸素的追求,即了解這個世界的渴望和衝動。這才是人類創造媒體的本意。 從這個角度看,報紙和雜誌最有可能維持生計的方法,就是往它們忠實的精英讀者身上打主意,也就意味著免費刊登最流行的新聞,而其他適合印刷版的內容實行收費。有人甚至認爲,"網絡版報紙的下一步,就是將一些邊角料新聞丟給大眾,對值得做廣告的富有讀者全部免費,對其他人則按文章收費。" 來源: 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