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人"天地"观内涵解读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9-11 16:51| 發佈者: 沙舟| 查看: 1813| 評論: 0|來自: 中国网文化中国

摘要: 近常来中医药论坛,不断加深《内径》内涵理解,颇有心得。 特别是《易经》、《黄帝内经》和竹简《大一生水》篇所涉及的“天地”内涵有了重新的认识。 寒心在拙作《易理学》中,总是习惯把天视作天空,地视为大 ...

近常来中医药论坛,不断加深《内径》内涵理解,颇有心得。

特别是《易经》、《黄帝内经》和竹简《大一生水》篇所涉及的“天地”内涵有了重新的认识。

寒心在拙作《易理学》中,总是习惯把天视作天空,地视为大地。习惯性地论述天之道时,把东方作为天之始,南方位天之中,西方为天之极点,且把天发展之道比喻为地气上行而成天,即天居于最高空位置。也附加性地认为:地气上行之道,是阳显之道,是成气之道,这个气就是天之特性。同理,把西方作为地之始,北方为地之中,东方为地之极点,且把地发展之道比喻为天气下降而成地,即地居于最低位置或核心点位置。同样认为:天气下行之道,是阴显之道,是成体(或成形)之道,这个体就是地之特性。

进而延伸出:地中之北生阳,天中之南生阴。自北至南,是阳生成之道;自南之北是阴生成之道。阳气上行,阴气下降,或者说阳升阴降(左升阴降)。

实质上,《易理学》之天地观与《易经》、《黄帝内经》和竹简《大一生水》篇的天地内涵恰好相反。《易理学》的天地观是以当今之天和地的直观含义表述。而古人之天地观则是以阴阳累积结果来表述。

《黄帝内经》云:积阳成天,积阴成地;阳密乃固,有阴乃行。气行则血行。

《易经》云:乾为天、为键,坤位地、为柔。

《大一生水》篇云:大一生水,水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

由此不难得知:积,是累积之意。累积,是指没有外泄,而是夯实。累积的结果就是固,即坚固。乾为坚固的刚健为天,坤为柔顺的气体为地。

一句话:古人的天就是指我们的落脚点,大地。地则是指我们头顶的天空大气。

正确理解古人的天地很重要。

明白了古人的天地观,也就知道人体的天地观了。

人体的实体就是天、气体就是地。阳实四肢,阴藏于府。阳弱则体衰,阴弱则气弱。――这才是《黄帝内经》的天地、阴阳观本义。

古人的天地起始位置又在哪里呢?

从《大一生水》成天成地的先后顺序不难得知:大一居于地的位置,即地动而生大一,大一就是气,即生气。气聚而成液,液聚而成固。地就是大一的原始返终点,即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位置。

大一从天空中的地来,行聚而有雨,雨水落而点后而累积,即成大地或天。天动而上行,是大一往返之路径,大一往返的终点就是地。由此形成循环:大一生水,水在大一继续行聚下加速聚集产生实体的天,天开始膨胀,大一往返而上行,大一脱离水之时,就是天分解之时,是以天反辅大一而成地。

北,是水之象,也是阳生之始点。南,是阴生之始点,是大一脱离水往返而成地之点,也是天分解之地。

东,是阴中阳之终、阳中阳之始。阳中阳,是大一往返的开始,即上行。阴中阳,是水反辅大一成天的特性。

西,是阳阖之地。标志天已经分崩离析。是至柔之地,即地。

由此:东为天胜极、西为地胜极。北为天之始点,南为地之始点。北――东北――东,是积阳成天;东是天成。东――东南――南,是大一往返之初期,即阳外出。南,是天开始分解,阳气大泄。南也是地之始点。南――西南――西,是积阴成地;西是地成。西――西北――北,是大一出门之初期而生水。北,是地气开始大泄,阳气始生天之始点。

根据这一原理,才会得出《黄帝内经》: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就是由北是天之始点,而西北则是无天。南是地之始点,东南则无地。

这个天就是指阳积,地就是指阴积。

古人的天盈,就是指东南为天盈;地盈,就是指西北为地盈。

实质上:阳来之道,即北――东北――东――东南――南,是天曲线发展,北至东是累积夯实,东天成矣,东至南,是外出消耗,天不固也。

阳显之道,即东――东南――南――西南――西,是天逐渐衰减之道,前半期是天胜,后半期是天衰亡期。

阴来之道和阴显之道是地之特性发展,其理上述同,不再赘述。

(作者:寒心冰血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来源:中国网文化中国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