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山陵譚延]墓花壇 確認為圓明園流散文物(圖)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14 18:51|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594| 評論: 0|來自: 南京日報

摘要: 譚延]墓內的牡丹花壇 經過多年調查考證,北京圓明園管理處日前在官方網站上首次公布『圓明園流散文物清單』。據統計,目前國內經查明並認定的圓明園流散文物共有16處,其中江蘇有兩處共計9件,分別是南京中山陵譚 ...

譚延]墓內的牡丹花壇

經過多年調查考證,北京圓明園管理處日前在官方網站上首次公布『圓明園流散文物清單』。據統計,目前國內經查明並認定的圓明園流散文物共有16處,其中江蘇有兩處共計9件,分別是南京中山陵譚延]墓內的牡丹花壇和蘇州拙政園內的8件石雕柱礎。 
  據統計,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100多年間,至少有150萬件圓明園文物因劫掠、販運等方式,或流失至海外,或散落於國內各地。而譚延]墓內的牡丹花壇,一直以來都被專家視為南京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唯一真跡』。
  譚延]墓內的牡丹花壇位於祭堂旁邊,直徑約3米,高1米。花壇外部雕刻有兩圈飛龍紋,中間飾以牡丹和祥雲紋。早在2001年,圓明園的文物專家就曾來到譚延]墓實地探訪,專家鑑定後認為,牡丹花壇的雕工、材質和紋飾風格,屬於典型的清代皇家園林風格,基本可以認定為圓明園文物,而墓園內另一件漢白玉祭台也被鑑定為『疑似圓明園文物』。此後數年間,又有多位文物專家先後來此探訪,『專家組』的鑑定意見高度一致:牡丹花壇的圖案和雕刻手法與圓明園石刻文物如出一轍。
  認定牡丹花壇為圓明園流散文物的『關鍵證據』,來自於南京文史專家發現的一本絕版史料――傅煥光所著【總理陵園小志】。傅煥光曾任中山陵園建設委員會園林組主任,此書出版於1933年8月,是其記載孫中山先生陵園建設的資料性文集。書中明確記載,譚墓內石刻『皆北平古物』,且『為圓明園遺物,原存南京明故宮文物保存所內』。
  牡丹花壇如何從圓明園運至南京的謎團,也在文獻資料中找到了答案。據1934年出版的【古物保管委員會工作匯報】記載,當年一個名叫胡九齋的古董商在北京搜羅的一批石刻文物被國民政府查扣,按照最初的計劃,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準備將這批文物贈送給北京的中南海公園,但對方表示『器物過重難以運送』,後來便運至南京,劃撥為建造譚延]墓所用。
  南京還有11件『疑似圓明園文物』
  除了譚延]墓的牡丹花壇,是否還有其他圓明園文物流散於南京?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歷史系教授賀雲翱告訴記者,根據初步調查,南京地區已知的『疑似圓明園文物』有6處,共計11件。
  賀雲翱告訴記者,根據近年來的調查,散落在南京的『疑似圓明園文物』主要有6處,分別是譚延]墓的漢白玉祭台,靜海寺紀念館保存的兩件石刻燭台,原中央研究院舊址內的一對石獸,南京博物院內的兩座石狗,南京工業大學教學樓門前的兩座石貔貅,以及南京農業大學主樓門前的兩座石獅,共計11件。
  由於年代久遠且缺少史料記載,數量龐大的『圓明園遺珍』要如何鑑定並確認呢?
  賀雲翱表示,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後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擴建經營,其文物具有清代早中期的明顯特徵。因此,鑑定時主要從材質、造型、紋飾、雕刻技法四個方面判斷分析。比如,造型規範、紋飾風格是否具有清代早中期的典型特點等。他還指出,圓明園的建造過程較為特殊,有很多外國藝術家參與了園林的建造設計,因此,很多文物和建築構件會區別於清代早中期文物的一般特徵,帶有明顯的異國風格。
  『像國人熟知的圓明園獸首,在造型上就明顯帶有西方的寫實風格,與中國傳統的雕刻形象有很大差別。』賀雲翱表示,南京農業大學的兩座石獅就具有明顯西方造型特徵,其頭部上揚,後足蹬地,有前撲出擊之勢,鬍鬚、鬃毛等細微之處也清晰可辨。而按照中國傳統風格雕出的獅子,要麼是蹲坐型,要麼是盤繡球,差別很大。不過,由於缺少文獻檔案記錄,這批石刻文物的來歷暫時無法確認,只能說是『疑似圓明園文物』。
  (朱凱 臧卓美)


來源: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