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知音】的用人改革:聘用小學學歷打工妹當編輯(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18 00:15|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256|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按分配方案,編輯完成規定版面數量的發基本工資,否則,按比例扣發工資,直至全部扣完爲止。超過規定版面數量的,按所完成的全部版面計算,完成得越多,每個版面的獎金值越高。結果,在1992年,完成版面最多的編輯月 ...
按分配方案,編輯完成規定版面數量的發基本工資,否則,按比例扣發工資,直至全部扣完爲止。超過規定版面數量的,按所完成的全部版面計算,完成得越多,每個版面的獎金值越高。結果,在1992年,完成版面最多的編輯月獎金可達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少的卻連基本工資都拿不到。 
  這種分配方式是公開的,也直觀地體現了編輯能力的強弱。
  『後來我們覺得這一制度過於嚴苛,過於「叢林法則」,又作了調整,保證基本工資,對獎金進行浮動。』胡勛璧說,從有利於調動編輯積極性和提高編輯素質的目的出發,制度一直在調整和完善中。
  對經營和行政後勤人員,知音一開始採取『崗位考核計發獎金制度』,根據員工的職務和對工作表現、效率的考核情況,確定獎金數額,強調獎金分配向經營管理骨幹傾斜,大幅度拉開檔次。
  創刊27年來,知音在改革刊社管理體制的同時,大膽改革內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分配機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鼓勵競爭的內部運行機制。
  發行改革:曾蹬著三輪找報攤
  如今報刊發行主要有三種方式:通過郵局的『郵發』和二渠道的零售,以及報刊的『自辦發行』。許多零售和『自辦發行』的報刊很是紅火。
  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家刊物弄到郵發代號由郵局發行,才等於獲得了社會的承認,而零售和『自辦發行』往往被人『看不起』,覺得『沒身份』,連鐵路運費也會高很多。創刊前夕,【知音】的籌備者曾多次跑到郵局,希望『郵發』,但當時他們沒有資金搞宣傳推廣,郵發雜誌增長很慢,在二三年內很難實現贏利和自負盈虧。郵發的路顯然走不通。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碰上零售市場暴長期。知音找到了郵局零售公司,對方提出的發行折扣是45%,相當於郵發報刊的兩倍。這是『自負盈虧』的知音無法承受的。
  『我們乾脆放棄了郵局零售,決定自辦發行。社會的改革進步給我們提供了機會 ,我們當時想,要有勇氣走入自辦發行渠道,這是生存發展的希望所在。』胡勛璧說,這一在今天看起來很正常的選擇,在當年卻是要懷揣巨大勇氣的。
  可是,一本讀者從未見過的雜誌,如何才能引起讀者們的注意呢?胡勛璧和副主編雷一大等苦思冥想,覺得要讓讀者認識即將誕生的這本雜誌,關鍵是要向全國各地發行商傳遞信息。
  於是,他們決定,首先在創刊號的主要文章基礎上精心確定選題,反覆篩選內容,選定重點篇目寫成內容提要。爲寫好內容提要,胡勛璧和雷一大寫了又推翻,推翻又重寫,前後折騰了不下10次,終於寫出了一份精彩的內容提要。
  他們將這份內容提要印製了兩萬多份,除將內容提要寄給全國各大城市郵局零售公司和二渠道發行商外,還專門將它寄給了全國鐵路沿線、長江沿線的地、縣級城市發行商,因爲他們考慮到,鐵路沿線、長江沿線交通便利,託運方便,有利於發行市場的拓展。
  訂單寄出去不久,全國各地郵局零售公司紛紛打電話質詢武漢郵局零售公司,爲何不接辦知音的發行?這使武漢郵局零售公司看到了【知音】的魅力和價值。他們主動上門,將發行折扣降低到33%。雖然仍比郵發報刊幾乎高了近10個點,但這是知音可以承受的。況且要大發展,郵局的強大發行網絡和物流送達能力是值得依託的。於是知音與武漢郵局零售公司簽訂了總發行合同。但知音提出,已有的市場交給零售公司,他們再去開發新的市場,穩定後再交給零售公司。
  這種發行雙軌制,是當時所有發行商排斥的,連郵局內部的郵發與零售也不能相容,報刊社只能二選一。但知音與零售公司卻配合默契,既有零售公司的大力推廣,也有知音人騎著三輪車,穿行在武漢大街小巷的報攤,送貨找市場。雙方的努力收到了奇效,創刊號實發量達到了40萬份,年底突破100萬份,創造了期刊市場至今無人能及的奇蹟。
  1987年,郵局內部對發行體制進行了改革,實現了郵發和零售的兼容。胡勛璧考慮到,知音在全國大城市的發行渠道已經全部打開,而郵發對邊遠地區的發行具有優勢。於是從長遠考慮,同時也是爲了集中精力辦好刊物,就將【知音】全部交給郵局訂閱和零售。
  後來的合作有些磕磕碰碰,比如隨著刊物的發展,【知音】在刊物里加了彩色插頁,郵局不幹了,說加彩插增加了重量和發行成本。胡勛璧又開始思索:『如果郵局停發,我們自己能不能發?』
  1996年,【知音・海外版】創刊,知音重新組建發行隊伍,自己建立發行渠道和網絡,建立了二級和三級批發網絡,結果當年【知音・海外版】就發了20多萬份,最多時達到了50多萬份。後來,知音創辦的子刊都是自辦發行。1998年,跟郵局產生矛盾後,知音想把主刊也拿回來自己發,但郵局的和解讓他們放棄了。
  『現在我們的自辦發行渠道非常強大,管理也理得很順,【知音漫客】就是我們自辦發行的,非常成功,以後我們掌握物流和倉儲,就更加成熟了。』胡勛璧說。
  用人改革:敢用不講規矩的人
  知音集團在用人上,打破幹部、工人界限,不論學歷高低,只要有德有才有能力,便可招聘進社工作,逐步形成了選拔人才的良好機制。
  知音集團上千人的員工中,大多數都具有大學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學歷,但是,也有一個小學學歷的編輯特別引人矚目,她叫趙鎂萍,是一位在外漂泊10多年的打工妹。
  趙鎂萍9歲喪父,母親帶著她和妹妹從江蘇改嫁到安徽,一家四口,就靠繼父在蕪湖礦山砸石頭掙錢。
  1983年,她小學畢業,雖然考取了重點中學蕪湖24中,但由於家貧,她也上山去砸石頭了。這一砸,就是5年。
  砸石頭的日子,讀書仍是她的摯愛。沒有錢買報刊雜誌,她就在別人看完了丟棄後撿回去看,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她還借了【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閱讀。與此同時,她還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砸了5年石頭,寫了14本日記。
  19歲,她來到上海打工,10個多小時的班下來,再寫點東西。1995年,上海的【勞動報】和【上海故事】聯合舉行『打工在上海』的主題徵文,她投的稿子最終榮膺一等獎。
  1995年7月,她第一次給【知音】投稿,獲得發表。此後,【知音】編輯頻頻向她約稿。由於寫稿多且質量高,1998年,她第一次獲邀參加【知音】去香港和泰國舉辦的筆會。1998年4月,她看到【知音】發布招聘啟事,招聘編輯,她決定試試,於是把簡歷和作品寄了過去。自己沒抱什麼希望,但居然接到了面試通知。
  面試的時候,她的經歷打動了領導,她被破格錄取了!
  『我們從來都是不拘一格選人才、用人才,我們有很多編輯、記者,並不是科班出身,只要做得好,我們就會把他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胡勛璧說,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是知音的人才觀。
  他找來的【知音漫客】主編李靖也是如此。李靖一直漂泊於出版界,能力很強卻鬱郁不得志。李靖當過出版人,開過書店,當過教師,在武漢、鄭州、蘭州都做過,卻沒收穫多大成功。胡勛璧碰到李靖後說:『以你的才氣,應該能做成更大的事情。』於是邀請他加盟了知音,做了【知音漫客】的主編。
  胡勛璧說,跟李靖差不多同時期來知音的骨幹中,有從大報來的,也有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之前的履歷也很出色,但最終李靖做成了事情,『從個性上來說,李靖更率性一些,更不講規矩一些,說明對人才的使用不能循規蹈矩,要看到創造性的一面』。
  在【知音漫客】,李靖有『瘋子』之稱,因爲他過於追求完美。一個例證是:一本漫畫印刷在即,他跑去印廠,看了3分鐘,覺得封面上的書名如果向上挪動5毫米效果將更好,於是他馬上要求:『停止印刷,改好再印!』把在場的人弄得目瞪口呆。
  但就是李靖,讓新創刊的【知音漫客】在6年間月發行量超過500萬份,且把動漫做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和集群,等於再造了一本【知音】。
  在【知音漫客》裡,用人更爲不拘一格。
  李靖說,【知音漫客】團隊全部都是80後,甚至90後。『我們編輯部副主任,今年才剛剛20歲。他13歲是讀者,15歲在我們網站當版主,17歲來實習,18歲轉正,19歲當主任。但他對動漫的理解,遠遠超過大學裡學動漫的研究生。』
  李靖手下還有個漫畫改動畫的團隊,其中的一個腳本主創,是個年齡才18歲的女生,看起來非常文弱,但做出的腳本是一流的。
  『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我們這個領域,讀者是騙不了的,所以我們要永不懈怠,不斷有改革,不斷有新追求,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胡勛璧說,『27年走來,我太清楚知音的沉沉浮浮,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和銳氣,就不會有事業發展的明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