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胡诌的解说词难为景区"代言" 旅游背后要有文化(1)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9-21 17:27| 發佈者: 真衣| 查看: 1454|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报

摘要: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总人数也分别攀升至15.5亿人次和6625万人次……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拥有世界上最 ...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总人数也分别攀升至15.5亿人次和6625万人次……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但景点的讲解却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神说自然景观、粗鄙媚俗者有之;胡编传说、以讹传讹者有之;戏说历史、生拉硬扯者,亦有之。广大游客啧有烦言。

作为旅游景点“形象代言”的解说词,缘何被贴上“景区牛皮癣”、“人肉大喇叭”之类的标签?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诸葛亮死后葬身于此?

刚刚还拽着张春生在崎岖隧道里“噌噌噌”猛往前蹿的张玲玲,走进平谷京东大溶洞的瞬间,却在左顾右盼中放缓了脚步。

这里是号称有15亿年历史的“天下第一古洞”。在这里,一截长约1厘米的钟乳石,也比观赏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人更年长。更诱人的,还有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自然奇观:长长的钟乳石自洞顶倒挂下来,宛如巨大的冰柱从天而降;鳞次栉比的石笋直立洞中,晶莹剔透,错落有致;密密麻麻的鹅管,色若白玉,质似凝脂,连缀成一片,在昏暗的灯光下熠熠生辉……

洞内温度很低,大家的兴致却很高。这支12人的观赏队伍,落在最后的王浚夫妇身着短袖,不自觉地拿手搓着胳膊,二人的眼神儿里,满是惊讶和赞叹。“5个多小时的颠簸,还是很值的!”王浚感慨地说。

“后面的快跟上!”解说员一声催促,将大家从美妙的遐思中猛地拽回到眼前,“这里是关公‘刮骨疗毒’的地方:钟乳石上端坐着的,就是关羽。看这儿,这是他的长髯。再看上边,这是他紧锁的双眉。这儿呢,是他挽起袖口,正让华佗刮着呢……”

大家愣愣地围在四周,顺着她快速移动的电筒光线走马观花。

“我咋就这么没想象力呢?”张玲玲嘀咕道。

“不是你想象力太匮乏,是他们想象力太丰富。”爸爸张春生有些无奈。

“丰富个啥!这跟我两年前在云南看钟乳石听到得差不多,难道全国都用一个稿?”紧随其后的苏鹏辉一句话,把大伙儿都乐翻了。

说笑间,不明所以的解说员又指着一个景点“绘声绘色”地发挥起来:“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险,最终来到这里:露着肚皮的,是猪八戒;最前边探路的,是猴头猴脸的孙悟空……”

接二连三,大家纷纷走神儿。张玲玲和张春生议论起“石笋有没有生命”的话题;一位中年大妈则指着一旁的石笋问苏鹏辉:“小伙子,石柱是不是就是这个呀?”眼瞧着下一批游客就要跟过来,掉在后面的王浚夫妇赶忙快走几步……

解说员的声音还在耳边打转儿:“这里是定军山,诸葛亮死后就葬在这里。平台上边,就是诸葛亮死后的墓。他死后在天庭之上,仍为蜀国的前途而忧虑。这儿呢,就是天庭上的诸葛亮,你们看,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靠背,手捻长髯……”

不是离地三尺自吹,便是装神弄鬼谄媚

京东大溶洞中的“解说”,不过是文化旅游市场“文化缺位症”的一个缩影。其中最常见的作法,便是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附会成历史上的名人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记者走访门头沟区爨(cuàn)底下村,解说员生吞活剥的讲解,让人哭笑不得。她在解说中硬是将独具一格的明清古山村“推销”成了风水宝地:踏在青石紫石铺就的地面上,便叫作“脚踏青云、紫气东来”;置身于堪称天然屏风的两座大山之间,又称为“前有照山,后有靠山”;就连村头的三座小山,也被看作是“福禄寿”的象征。讲解员讲道:“最左边这个山是只老虎,咱们叫它威虎镇山;中间这山像只乌龟,你看它仰头朝天,我们叫它神龟啸天;右边这个是蝙蝠山,蝙蝠献福,福到眼前,中间长着的那棵树,是蝙蝠吐出来的一口气,那就是福气……”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解说,显然融入了当下比较时髦的观念和价值判断,突出了祈福、吉祥、长寿、发财等心理诉求。评论家邵江天数年前也曾撰文批评个别景点:明明乾隆和刘墉都未涉足此地,却偏要编造出一个“乾隆刘墉对弈处”来;明明范仲淹没在这里泼过墨,又非要在一方本来还有几分看相的荷塘边立块木牌,当成“范仲淹洗砚池”。这里暗含的无非是皇权崇拜和名人崇拜。旅游研究专家吕正龙直言,时至今日,解说员在讲解之时仍会通过戏说历史、拿经典开涮来扩大影响、招徕游客,“我自己就曾碰见过,明明是皇帝祭天用的苍璧,有人非要将其讲解成检测皇帝奶妈乳房是否合格的测量仪。”

备遭诟病的,还有编造民俗传说的作法。在谈及村庄由来时,爨底下村解说员给游客讲了一则“推石磨”的传说:有一年,洪水冲毁了山村,只有一对同宗同族的青年男女幸免于难。近亲携手,还是各奔东西,他俩悬而未决,陷入两难。这时,他们遇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掐指一算,沉思半晌,然后说,这事儿还是由天意来决定吧。你们各背一块石磨到山顶,同时把石磨推下山,如果两个石磨滚到沟底,合在一起,你们就结婚,否则,便各奔东西吧。这两个年轻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两个石磨背到山顶,然后one two three推下山去。当他们赶到沟底时,果然看到两块石磨合在了一起。于是,他们结婚生子,繁衍成这样一个村落。

这个故事听上去很美,但对今天的听众来说,却有很多不科学之处,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只能造成思想的混乱。数月前,在苏州寒山寺,便有解说员“与时俱进”地调侃起当时的热点人物:“韦驮是很能跑的,刘翔小时候经常拜韦驮,所以成了世界冠军;后来不再拜了,所以连续两届奥运会都没拿到名次……”

旅游作家罗昭伦评价说:“无论是借戏说历史朝自己身上贴金,还是靠胡编民俗给景区历史添料,本质上都是脱离实际、不负责任的瞎发挥:它不是离地三尺自吹,便是装神弄鬼谄媚。”


来源:北京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